首頁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沒有政策規範是把雙刃劍 第三方理財面臨三尷尬

 

CCTV.com  2009年06月09日 08:3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  

  沒有政策規範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機構可以放開手腳借勢發展,不成熟的市場往往機會最多。但另一方面,這對風險控制、行業形象的維護也很不利

  近日,記者在一些銀行網點提出想購買基金時,工作人員推薦的是其代銷基金公司的産品。

  當記者提出想購買一家知名保險公司的産品時,工作人員卻向記者力推另一家不知名的保險公司産品。

  在實際生活中,這種現象很普遍。當銀行、保險、基金等機構難以做到“客觀公正”時,號稱“獨立客觀”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應運而生。

  記者用百度搜索時發現,第三方理財網站有15家之多。記者隨機撥打了其中一家網站的客服電話,該工作人員表示可提供“代客理財”服務,包括“診斷專家”標準化的宣傳策劃方案、市場推廣流程等。“針對你的財務狀況和既定目標,提供理財建議,併為你的投資安排提供必要的幫助。”她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像是你的‘私人財務醫生’。”

  記者撥通了她給的“資深理財顧問”的號碼,接聽電話的卻是推銷保險産品的業務員。

  尷尬一法律規範缺失

  消費者對財富積累、財務準備、子女教育基金等事宜的大量需求,催生了第三方理財機構。其中,理性的理財服務模式、非傳統金融産品的售賣方式等優勢且不談,“第三方理財機構”進入我國兩年多時間,似乎未抓住時機打響名氣,發展狀況也並不理想。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第三方理財公司有近萬家,但是整體而言,仍然不成氣候。是什麼阻礙了第三方理財機構的發展?

  “目前獨立第三方理財市場確實缺少監管。”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霍雯表示。這幾年,國內理財市場大發展,同樣滋生出一些不規範現象。

  霍雯稱,正因為缺失相應的法律法規,給很多沒有合法地位的私募基金找到“路子”,打著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名義代客理財,成為其主要的銷售渠道。

  而聚財諮詢服務有限公司市場部負責人林胡慶則認為,由於沒有法律保障,很多投資者擔心第三方理財機構會利用專業技術、信息優勢坑害他們,對其産生不信任,因而限制了第三方理財機構的發展。

  尷尬二面臨盈利困境

  此外,從業人員業務水平良莠不齊,也是第三方理財發展緩慢的一大原因。

  “國內的第三方理財機構資質各異,水平參差不齊,理財顧問多數是從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機構轉入,要給出專業、精準的診斷,可能並不容易。”霍雯表示。

  此外,股票經紀人、債券經紀人和保險經紀人也時常挂著“理財師”的招牌從業,但其實質上只能算作“推銷員”。

  “在大家的觀念裏,銀行等機構依然佔據主導地位,人們還是不願去冒那個險。”林胡慶説,金融機構資源豐富,網點又多,能讓客戶産生信任感和依賴感。

  “第三方理財應該向發達國家學習,採取向客戶收取顧問費的盈利模式,但現在還很難做到。”霍雯説。

  對此,財商人生理財顧問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總經理王文謙卻表示,“公司成立前,我們也考慮過延用海外的模式多渠道收費,但在操作了幾個月後發現行不通。”

  “沒入門先收錢的做法,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一些騙子公司,沒人願意將錢交給你管。”他説,這使得第三方理財機構的盈利面臨困境。

  尷尬三未來前景堪憂

  對於第三方理財機構的未來,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第三方理財從事“銷售商”的工作,把市場上熱門的産品銷售給自己的客戶,然後從相關金融機構收取一定的佣金,那麼其必定會走入“死衚同”。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財産品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增霆告訴記者,第三方理財機構扮演著“智囊團”的角色,前期所需要的資金投入非常大。在當前市場環境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等條件下,其發展前景並不看好。

  “不過,沒有政策規範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機構可以放開手腳借勢發展,不成熟的市場往往機會最多。但另一方面,這對風險控制、行業形象的維護也很不利。”霍雯説。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