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市場熱評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IPO重啟箭在弦上 三類公司直接受益

 

CCTV.com  2009年06月08日 08:2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證券日報》  
專題:新股發行制度改革

  6月5日,《關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期結束。自2008年9月25日華昌化工登陸A股市場以來,新股發行上市已擱淺超過八個月,過會未發行的公司已累積達32家。按照官方説法,該徵求意見結束並正式發佈後,即會安排新股發行。

  IPO十年曆程再回首

  回顧A股近10年的新股發行頻率,可以發現,IPO項目審批、放行節奏幾乎完全跟著股票市場表現走。

  以時間為序,我們擷取A股近10年曆史上的4個重要時段,比照上證綜指的走勢與IPO情況,上述結論將更加清晰。

  1999.5.19-2001.6.14:股指、IPO比翼齊飛。這是近10年來讓人記憶猶新的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其間新發266家上市公司。

  2004.8.31-2006.6.7:熊市+股改叫停IPO。2004年8月31日,證監會暫停審批新股上市。此後,股市繼續下滑至998點。A股在15個月內無新股上市,這在IPO歷史上絕無僅有。

  2006.6.7-2007.11.13:大牛市催生超級IPO。由於上市公司股改逐步推進,股市迎來千載難逢大牛市。06年融資額1339億,07年融資額4780億。

  2008.9.17至今:金融風暴堵死A股IPO。08年第三季度,A股IPO數量只有18個。至9月17日,證監會發審委停止審核新股,IPO大門關閉。

  重啟後回升概率較大

  統計資料顯示,在此次暫停之前,我國股市曾經歷過6次較長的新股發行暫停和重啟IPO,有5次是重啟前下跌、重啟後企穩回升。根據莫尼塔統計指出,這6次重啟IPO後的一個月內,上證綜指上漲概率高達83.3%。IPO重啟後月漲幅最高的一次出現在1995年6月30日,當月IPO融資規模只有1.7億元,是6次重啟當月融資規模最小的一次。月度融資規模最大的出現在2006年6月,達到232億元,而上證綜指表現依然強勁,漲幅達5.76%。IPO重啟後一個月指數惟一一次下跌出現在2001年11月29日,而當月融資規模只有49.3億元。從融資規模統計發現,隨著融資規模的擴大,股指也並未被拖垮,這説明融資規模與指數走勢沒有明顯的相關性。

  從歷史上這6次IPO重啟的具體情況分析,1995年至1996年的前三次IPO重啟與2005年至2006年的後兩次IPO重啟,我國經濟都不在蕭條期,GDP增長都在10%以上,這種市場背離産生的內在上漲力量完全能對沖掉重啟IPO的資金壓力。

  然而,2001年的第四次IPO重啟情況恰恰相反,當時經濟相對低迷,GDP增速8%,而股市卻在高位,這使得IPO重啟後市場改變了方向。令不少投資者擔心的是,本次IPO重啟的背景與歷史上第四次IPO重啟情況相似。國海證券分析師認為,這是一種累積了經濟下行與股市上行的背離。那麼歷史是否會重演呢?我們將拭目以待。

  兩種代表性觀點

  金融海嘯下,A股市場在去年下半年急挫,市場悲觀情緒濃厚,當時確實不是在市場集資的好時機,而中國證監會執行的“平衡資金供求,控制新股發行節奏”原則,沒有讓IPO展開,防止對市場資金再帶來衝擊,被視為政府救市的重要政策之一。今年以來,A股市場回暖,寬鬆貨幣政策下,市場資金充裕,IPO重啟勢在必行,那麼此舉對市場的影響如何?歸結各券商報告觀點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樂觀預期:不影響向上趨勢

  以金元證券、申銀萬國、平安證券等為代表的研究機構認為,IPO重啟不影響股市趨勢,無須過於擔心。若資本市場的“平穩發展”,是建立在沒有新增供給的基礎上,這樣的市場本身就是不健康的,這種環境下出現的上漲也是理念錯誤、不堪一擊的。可持續的上漲行情,一定是擴容與增值、融資與業績、發行者與投資者、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能夠實現共贏,並且是循環增強的。承受不了IPO重啟衝擊的上漲,是跛足的,難以持續,不要也罷。IPO重啟,可看作是對2008年11月開始的這波上漲,進行定性檢驗。

  謹慎判斷:階段性調整確立

  以銀河證券、海通證券為代表的機構認為,市場階段性調整趨勢基本確立。近期對機構投資者的調研發現,樂觀者的主要理由有經濟見底回升趨勢確立、股市運行趨勢良好、投資者心態穩定等方面,更多的是心理層面,而心理層面的基礎是最不堅實的。IPO重啟對市場的短期影響而言,增加了股票供應數量,加大市場震蕩在所難免。在市場自身上升動力減弱的背景下,IPO重啟是促使股市運行趨勢發生轉變的重要催化劑,本輪反彈基本宣告結束,階段性調整基本確立。

  三類公司直接受益

  隨著IPO重啟進程,三類上市公司有望直接受益。

  一、上市券商因承銷收入增加而受益。根據統計顯示,A股共有32家擬上市公司在2008年已經通過證監會審核等待上市,這些“準上市公司”總發行規模超過700億元,如果能順利完成這些項目,將會為券商帶來18億-24億元的承銷收入。從32個項目的預計發行股數來看,除中金公司承擔的一家超過120億股的項目外,其他均為中小型項目。從承銷商來看,上市券商海通證券和國金證券分別擁有2個和1個項目,而廣發證券擁有3個項目,均為5000萬股以下的小項目。因此,從承銷商來看,中小型證券公司的受益程度要高於大型券商。另外,申銀萬國認為,IPO重新開閘對券商股的信心作用大於實質作用。券商投行業務收入佔比仍相對較低,且業務成本相對較高,從營業利潤的角度看,投行業務影響相對有限;但IPO重啟會使得市場對於券商的直投及自營業務等重燃信心,尤其是對於冗余資本較多,利用效率低下的中信、海通而言,其自營業務獲利能力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二、參股券商的上市公司因券商業績提升而有超額收益預期。據不完全統計,主要包括以下上市公司:

  參股國泰君安的中大股份、瀘州老窖、華電能源、泰達股份、焦作萬方、中華企業、航天機電、華茂股份、大冷股份、大眾交通;

  參股長江證券的武鋼股份、葛洲壩、長江電力、保定天鵝、錦江股份、海欣股份;

  參股東方證券的上海建工、浦東金橋、百聯股份、上海九百、長城信息;

  參股華安證券的黃山旅遊、浙江東方、東方創業、江蘇舜天;

  參股華鑫證券的上海金陵、上海貝嶺、飛樂音響、飛樂股份;

  參股宏源證券的華茂股份;

  參股東北證券的亞泰集團;

  參股國元證券的模塑科技、皖能電力;

  參股中信證券的雅戈爾、兩面針、南京高科;

  參股國金證券的九芝堂;

  參股西南證券的*ST珠江、太極集團、九龍電力、亞盛集團、重慶路橋、長安汽車;

  參股海通證券的世茂股份、東方創業、申能股份、廈門國貿、蘭生股份、浦東金橋、華銀電力、百聯股份、雙錢股份、南方匯通;

  參股申銀萬國的愛使股份、豫園商城、東方明珠、飛樂音響;

  參股興業證券的中國平安、福建水泥、廈工股份、青山紙業、福建南紡、大眾公用、交大昂立;

  參股中信證券的雅戈爾、馬應龍、華升股份、南京高科、兩面針等。

  三、參股潛在IPO目標的上市公司將受益於股權投資的市值提升。例如參股光大證券的大眾交通;參股招商證券的中海海盛、中糧地産、深圳華強、中信集團、中國醫藥;參股宇順電子的萊寶高科等。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