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經濟頻道 > 理財參謀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跟著司馬遷學投資 貴上極則反賤 賤下極則反貴

 

CCTV.com  2009年05月31日 14:1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股票市場是個標準的舶來品,但投資和投機的歷史在中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更有趣的是投資的本質低買高賣,數千年來都不曾有過任何變化。自1840年以來,很多人逐漸對傳統文化失去信心,在資本市場也是如此。但可曾想到,在經濟及投資思想史方面,《史記》作者、後人稱為“太史公”的司馬遷早已説過很多。

  司馬遷説,“投資”的正規説法是“貨殖”,貨者,商品貨物也;殖者,生也。“貨殖”甚至比“投資”更符合其本意。《史記?貨殖列傳》如同今日的富豪榜,但他在其中更闡述了不少經濟學和投資學思想。

  不少股民在A股6000點時還在不停買入,強力看多,但在2000點時卻縮手縮腳,斬倉割肉。司馬遷曾説:論其有餘不足,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

  這段話堪稱投資經典,大意是研究了商品的供求關係之後,就會懂得物價漲跌的道理。物價貴到極點,就一定會下跌;物價賤到極點,就一定會上漲。當價格貴到極點時,一定要及時賣出,把它視同糞土一般;當價格賤到極點時,一定要及時買入,把它視同珠寶一般。貨物錢幣的流通週轉要如同流水般自然。

  這不恰是低買高賣、高拋低吸嗎?投資之道,古今皆然。但看看如今市場上的人們,股價飛漲時跑去追漲,股價下跌時卻使勁殺跌,正好是高買低賣。

  形勢好的時候往往蘊含著危機,正因為形勢好,加大投資會造成生産過剩。形勢差的時候卻蘊含著機遇,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企業已經破産,很快會迎來供不應求。司馬遷對此有個很形象化的表達: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物之理也。

  旱時,就要備船以待澇;澇時,就要備車以待旱,這樣做符合事物發展規律。而有太多人卻在澇時準備船,在旱時準備車,正好踏錯了節奏,弄個滿盤皆輸。

  如BDI指數(波羅的海綜合運費指數,國際海運情況權威指數)向上漲的時候,很多人紛紛投資造船,BDI指數跌去90%的時候,卻紛紛丟棄訂單,甚至有人連定金都棄掉了。去年5月以來,BDI指數一度從萬點以上下跌至不足千點,今年前三個月小幅上揚至2000點左右,但同期全球新船訂單僅有26艘、130萬載重噸位;與此相比,作為廢鐵被拆解的船舶有237艘、750萬載重噸位。這難道不是預示著下一輪航運業的牛市嗎?

  在股市中有很多個人投資者,看著大盤扶搖直上的同時,感嘆自己手中資金太少,希望能夠像私募基金操盤手一樣掌控千萬元級以上的資金。司馬遷總結了一套人們在不同人生階段賺錢的方式方法: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此其大經也。

  這段話對於年輕一族的投資者是很好的啟發。沒有錢財只能出賣勞力,稍有錢財便玩弄智巧,已經富足便爭時逐利,這是常理。對於投資來説,最佳的起步時期是儘早開始,因為那時候自己資金很少,即使虧了也算不上大損失。投資的本金則是通過努力出賣勞動積攢而來。因此保持節儉的理財習慣非常重要,當機遇來臨的時候,就有資金抓住機會。

  司馬遷的理論不僅僅對個人投資者管用,甚至還能指導政府行為。前兩年豬肉價格和糧價大漲,但現在豬肉連續十幾週下跌。司馬遷曾借戰國著名謀士計然之口,闡述了先秦的宏觀經濟學思想:六歲穰,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夫糶,二十病農,九十病末。末病則財不出,農病則草不辟矣。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關市不乏,治國之道也。

  這是關於經濟週期的絕妙評論,指一般而言糧食的豐收都有週期可循。若糧價太低,則農民會受損;若糧價太高,則商人要受損。商人受損,錢財就不能流通到社會;農民受損,田地就沒人種。糧價若在固定的箱體波動,大家都能得利。若糧價平穩,其他物價也會穩定,市面上貨物不會缺乏,這是治國之道。

  經濟週期對於投資來説極端重要,因為這會造成價格的大範圍波動。政府部門應該在糧價下跌的時候收儲,在糧價上漲的時候釋放庫存。這就是漢朝的宏觀調控,和現在並無區別。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