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CBN記者面前的愛麗絲 施羅德的眼神並沒有她的著作《滾雪球》扉頁上的照片看上去那麼犀利,但聰明伶俐的她卻獲得了股神巴菲特的青睞。在5年的時間裏和巴菲特長達2000多小時的接觸,給了她一個全面了解股神的機會。
她稱自己是最了解巴菲特的人,從巴菲特每天必讀的5份報紙到來中國拒絕美食而大嚼漢堡,她眼中的巴菲特是全方位的。她也坦承這段經歷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股神的精神似乎已經在她的人生裏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CBN:在和巴菲特接觸的過程中,對他最深的印像是什麼?
施羅德:在我的印象裏,巴菲特是個非常專注的人,不管做什麼事情,他會排除干擾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在這件事情之上,無論是做生意還是和別人交談,他都非常專注。我在華爾街工作過很久,從來沒有看到任何一個人像他這麼專注。當他買美國運通股票的時候,當他在投資于一個房地産股票的時候,當他在買韓國股票的時候,都很難描述他的專注程度。因為他早上來上班,然後晚上睡覺之前都在想這些東西。我認為像他這麼關注的人,如果把這些精力用於唯一的任務再不成功是不可能的。他有一次跟我説,“強度”是卓越的代價。你的專注不是為了獲得財富、名聲,如果你是碰運氣,如果偶爾一次碰對那是有用的。但這是沒有用的,你要變富,要成為行業裏面的第一名,你要通過專注才可以完成。
CBN:巴菲特一直在堅持著價值投資理念,你怎麼看這一點?
施羅德:他在早期的投資中,發現他的這一投資方法能夠賺到錢,而當時的股市波動性並沒有現在這麼大,所以更容易賺到錢,這更讓巴菲特堅定了自己投資方法的有效性。此外,他能夠長期堅持這一點,還在於他不是一個容易被別人説服的人,巴菲特自己把這一點稱作“內在打分卡”,他很難被別人的觀點所左右。能證明價值投資成功的一個例子就是,儘管短期內看不出投資是對是錯,但一段時間以後事實總證明巴菲特是對的,因此在這麼多年來還沒有其他人能夠獲得像他這樣的投資成果。
CBN:巴菲特的什麼特質促成了他的成功?
施羅德:巴菲特的性格促成了這樣的投資方式,他對投資的興奮,和賭博的快感不同。首先巴菲特是個對數據很敏感的人,在他投資選擇之前,他很少能被別人説服,他的腦子裏面已經對投資進行了打分。此外,巴菲特很理性,在投資上面一點也不感性,也很客觀,他在做生意的時候,完全把個人的感情和個人的友誼隔離開來,例如他跟AIG的總裁是很好的朋友, AIG老闆其實可以讓巴菲特來救他們,但巴菲特並沒有這麼做,他把公私分得很清楚。在研究了AIG的財務報表後,巴菲特覺得不能理解AIG的金融産品部門,而且AIG有太多債務要處理。
CBN:1965~1975年美國市場上有很多低估值的公司即巴菲特自己稱之謂“撿煙蒂”的公司,這些公司是不是為巴菲特的成功提供了很大的空間?但在大家都了解巴菲特這一投資方式後,這類公司已經越來越少,巴菲特的這一投資方式未來會不會繼續獲得成功?
施羅德:巴菲特説,如果在市場有效性原則不發揮作用的話,就會有很好的投資機會,而對於小規模的資金投入來説市場有效原則就更低,他稱甚至可以找到年收益率達到50%的投資。此外,巴菲特已經開始把眼光投入到了美國之外的市場,而和美國發達的資本市場相比較,這些海外市場的有效性就更低一些,機會也就更多。此外,巴菲特的投資也不限于股票,在三四年之前他就已經開始投資房地産信託基金、公司債券等,而這些市場不如股票市場有效性那麼高,總體來説市場有效性並不總是存在的。
CBN:怎麼評價保險業務在巴菲特的哈撒韋公司中扮演的角色?是不是保險公司為其提供了資金杠桿的作用?
施羅德:巴菲特創造了哈撒韋公司的營運模式,其中保險公司提供的資金並不像負債所帶來的財務杠桿一樣,好處在於保險金不能隨便要求退還,而且需要提前繳納,不需要到期還本付息,利息也非常之低,這使得哈撒韋公司的杠桿水平大概只有2:1,基本上就是獲得1美元杠桿就有1美元可以進行投資,而一般對衝基金經理想要的杠桿率大概是3:1,哈撒韋正是利用保險業這個特性降低了自己的資金成本。
CBN:之前巴菲特投資了比亞迪公司,他怎麼看待中國投資機會,有下一個目標嗎?
施羅德:巴菲特非常關注在中國的投資機會,他希望能增加在中國的投資,也希望增加已持有投資的頭寸,比亞迪公司是他的助手芒格發現的,他自己也比較感興趣。但巴菲特本人對自己的投資策略非常保密,即使芒格也沒辦法提前知道巴菲特有什麼新投資打算,因此還不知道他有什麼新計劃,但巴菲特一直以來喜歡投資自己能夠進行管理或者施加影響的公司。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