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最新統計顯示,今年4月,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實現率創下了2008年8月以來的新低。理財産品零、負收益在今年前4月再度集中出現。專家提醒: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産品時,除了考慮安全性外,同樣需要關注理財産品的投資領域,因為理財産品的投資領域決定了理財産品收益率的高低和收益實現的概率。
90款到期理財産品零負收益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累計共有90款到期銀行理財産品遭遇零收益、負收益尷尬,這一數據已經超過了去年34款的總和。今年4月到期的零、負收益産品中,有多款産品為信貸資産類理財産品。這些産品未實現預期收益,主要是由於連續降息,部分借款主體選擇了提前還款,最終導致産品未實現預期收益。
但即使如此,結構性産品依舊是銀行理財産品零、負收益的"重災區"。以3月份為例,共有24款結構性産品未能實現預期收益,其中有16款零收益、2款負收益。
記者發現,遭遇零、負收益的結構性産品,發行期基本在2008年4月之前。這些産品之所以"失敗",主要是由於國際金融市場劇烈震蕩,使得一些挂鉤標的資産的價格大幅度波動,最終超越銀行預設的價格區間。雖然近期資本市場回暖,但反彈尚未回到銀行預設的價格區間。
低收益産品是主流
據普益財富統計顯示,上周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發行數超過50款,市場佔比53.7%;其募集資金最終投資於銀行間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也較為安全。
但伴隨低風險的永遠是低收益。上周發行的投資人民幣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收益率最高的僅為2.4%,普遍預期年收益率在2%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寬鬆貨幣政策的效應逐漸發揮,資金緊張的企業資金壓力也大大緩解,導致貸款利率溢價效應大為下降。統計數據顯示,近幾個月以來,信貸類理財産品每個月都有幾十款産品主動終止,這通常會導致收益率降低。
外匯理財澳元收益領先
根據統計顯示,自3月初以來,澳元兌美元漲幅已接近20%,澳元兌人民幣漲幅也已達19%。
招行外匯分析師劉東亮認為,全球經濟有潛在復蘇可能性增加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刺激了澳元近期大幅走高,並且成功突破了去年10月底以來大型上升通道的壓力,打開了進一步上行的空間。
看上去,買澳元産品似乎是最佳選擇,但理財師也提醒,澳元産品收益雖然好,但是也要小心所謂的澳元結構性産品。有的結構性産品雖然用澳元投資,但卻挂鉤港股;設定的收益率雖高,但達到的可能性較小。
理財産品發行將上"緊箍咒"
不時傳出負面消息的銀行理財産品,再次成為銀監會"嚴加看管"的對象。近日,銀監會向各商業銀行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報告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個人理財産品發行前10日需上報監管層,加大發行前監管力度;同時,加強對分行自行發售理財産品的監管,收回此前部分下放的權限。這與之前商業銀行發售理財産品只需售後5日前報告形成鮮明對比。
過去4年,銀行理財産品銷售規模呈現爆炸式增長,去年銀行理財産品銷售規模高達3.7萬億元,比2007年增長近3倍。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有關銀行理財的負面新聞卻一直不絕於耳,從結構性産品零收益到銀行係QDII全軍覆沒,客戶投訴日益增多,還不時傳出理財客戶將銀行告上法庭的消息。
據悉,由於《通知》還要求銀行分行最遲在發售産品後5日之前將相關信息報告給當地銀監局,這實際上意味着理財産品的發行要接受銀監會和地方銀監局的雙層監管。
慎買一年期以上産品
投資者選擇人民幣理財産品時除了看産品收益率外,還要注意投資期限和風險。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銀信合作部專家表示,投資者要考慮清楚,自己手裏的錢能拿來投資多久?如果3個月之後有一項必需的支出,那麼投資最好是選擇3個月以內的。理財産品目前多以短期為主,這由多方面原因造成:一是宏觀經濟和投資市場的信心"起落不定",使得超過一年的投資被大多數投資者看做是冒險;二是目前國內對於未來降息還是加息存在勢均力敵的兩方意見。一旦未來加息,理財産品的收益水平將隨之上升,投資者如果投資長期理財産品將難以獲得加息帶來的機會收益,這也是不得不考慮的。
專家提醒:
投資者不妨先做壓力測試
東亞銀行(中國)財富管理部理財師表示,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産品前可先做一個壓力測試。將市場潛在的下跌風險作為壓力測試的主要條件,分為輕度、中度和高度。輕度壓力情景假設金融市場從目前位置下跌20%,中度壓力情景出現40%的跌幅,高度壓力情景出現60%的跌幅。
投資者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能承受多大壓力,為自己的理財計劃設置一道"防火墻"。如果連輕度壓力也不能承受,説明你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適合採取保守的理財策略,宜選擇流動性高、本金保障程度較高的理財産品,如中短期的銀行保本理財産品、國債、保本類型的銀行結構性理財産品、貨幣市場基金及債券型基金。
如果你可以承受輕度的壓力情景,説明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偏好適中,可以採取均衡的理財策略,品種投資選擇的餘地就相應增加。除了可以投資上述保守類型的理財産品外,可以在資産組合中適當地配置一些混合型基金、部分保本的銀行結構性理財産品、信託等。
如果你可以承受高度壓力,可以採取進取型的理財策略增強潛在收益,在資産組合中可以適當增加配置潛在收益比較高的品種。
相關鏈結:
責編:王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