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海外市場知識産權維權也是"投資"

 

CCTV.com  2009年05月21日 07:3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證券報  

  ——訪中國捷康公司總經理安立軍

  近年來中國在對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美國的出口貿易中遇到知識産權的訴訟越來越多,自2000年起,中國連續7年成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337調查”的第一涉案大國,而近期美國針對全球的“337調查”近40%為中國企業。

  所謂“337調查”,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根據1930年通過的關稅法第337條,對外國産品是否存在知識産權侵權行為的調查。

  今年4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針對中國江蘇鹽城捷康三氯蔗糖製造有限公司的“337調查”作出最終裁決,認定捷康公司所使用的生産工藝不侵犯美國泰萊公司的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請調查的專利。至此捷康公司作為中國唯一一家主動加入“337調查”的公司,經過一年半時間的跨國訴訟,終於贏得國際甜味劑巨頭泰萊公司發起的訴訟。捷康公司的勝訴為打破西方跨國公司利用知識産權之爭壟斷國際市場、封鎖中國競爭的企圖樹立了積極的榜樣,對中國企業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具有深遠的意義。

  捷康公司總經理安立軍近日接受了中國證券報記者的專訪,他指出,中國企業只有轉變觀念才能打贏跨國知識産權訴訟官司。

  《中國證券報》:您怎麼看待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面臨的知識産權壁壘?

  安立軍:知識産權制度原本是作為激勵科技進步、鼓勵創新與壟斷智力成果之間折中調和的産物,

  但是當知識産權的排他性應用到跨國生産經營當中時,一國的知識産權保護政策就與進出口貿易聯絡起來了,於是成為各國重要的貿易政策之一。當知識産權固有的壟斷性超出了合理的範疇,扭曲了正常的國際貿易時,就成為了知識産權貿易壁壘。

  《中國證券報》:中國企業在面對知識産權壁壘時應如何做?

  安立軍:最關鍵的是要轉變觀念,主動應對。捷康公司本來並沒有在美國成為被告,但我們認識到,要想在美國市場取得長遠的發展,知識産權問題是一道繞不過的坎,與其等到哪一天成為被告,還不如主動要求加入調查,這樣反而更有希望打贏官司。

  很多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遭遇知識産權訴訟時,直接放棄應訴,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願意支付高昂的律師費。在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起的“337調查”中,一家企業參與調查應訴,大概要花300萬美元的律師費。而且,根據規定,不管勝訴敗訴,律師費都由企業自己承擔。

  但我們認為,不應把律師費看成是一種“費用”,而應該把它看成是一種“投資”,一種用於消除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面臨的知識産權壁壘、維護出口産品長遠利益的投資。

  《中國證券報》:捷康公司在這方面有什麼經驗?

  安立軍:捷康公司從參與國際貿易的第一天起就以投資的意識來應對可能出現的知識産權競爭。

  我們根據美國市場需要聘請美國專利律師將捷康生産工藝與美國的有效專利進行對比,並由律師出具了不侵權的律師意見後再大膽地進入美國市場銷售。由於我們的介入會影響到行業巨頭泰萊公司的市場地位,一場市場戰和知識産權法律戰難以避免。

  由於認識到知識産權戰在所難免,捷康制定了以市場戰養法律戰的戰略,並且一直在尋找主動出擊的機會。所以當泰萊公司對中國3家三氯蔗糖生産企業提出訴訟後,我們便主動加入“337調查”,並進行了大量細緻、嚴謹的準備工作,這是我們最終能打贏這場官司的一個關鍵。

  《中國證券報》:中國企業主動應對跨國知識産權訴訟有何意義?

  安立軍:中國企業在“337調查”中勝率極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因“337調查”侵權而發出“普遍排除令”所引起整個行業倒閉和産業鏈坍塌的情況經常出現,如何應對知識産權糾紛,突破國際貿易壁壘成為了中國出口型企業面臨的首要問題。

  對於捷康公司來説,對這場勝利的到來盼望已久,它意味著我們獲得了進入美國乃至全球市場的法律通行證。在贏得這場跨國知識産權訴訟後,全球市場的大門都將向捷康公司敞開。

  取得如此成果全部得益於投資意識的轉變,知識産權也可謂“第一生産力”,現代企業競爭就是知識産權的競爭,國際貿易的競爭更是知識産權的競爭,投資知識産權是企業得以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