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成品油價尚無法與國際完全接軌

 

CCTV.com  2009年05月11日 08:3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在中國,成品油價格機制一直讓國人哭笑不得。對國內成品油市場的或漲或跌,主管部門都同樣遭遇挨罵,而國家發改委發佈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是否使“有控制地間接與國際市場接軌”有了質的飛躍?

  從5月8日起,新《辦法》在國內開始試行,這個首次以文件形式明確的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政策,其主要內容是“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

  對新《辦法》明確油價的調整週期是“22個工作日”,能源專家舟曉剛分析指出,油價調整週期無論是20個還是22個工作日,這都是一個基本的測點或約數,不能機械地去看待。按平均累加計算,未來國內成品油調價週期一年大約12次以上。

  去年,中國進口原油1.79億噸,超過了一半之多,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逼近50%關口,其發展態勢非常嚴峻。而新《辦法》使國內價格從總體上能保持和國際原油價格以及合理成品油價格一致的步驟,由此防止以前出現的國內外價格倒挂,引發供求不平衡,導致大量財政補貼,使得石油行業和市場雙混亂。

  2008年12月19日國家發改委出臺並正式實施了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向市場化邁進了可喜的一步。

  對此次新《辦法》的推出實施,業界專家普遍認為,只是在“有控制地間接與國際市場接軌”上詮釋了“量化”的操作,但還不具有完全意義上的市場化價格機制。

  在國家發改委的網站上,記者看到,新《辦法》公佈時還附加一個“説明性”文件。此文稱,中國成品油價格改革是朝著市場化方向逐步推進的。長遠看,成品油價格將由市場形成。現階段,由於市場競爭尚不充分,市場體系不完善,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相對較弱,成品油價格仍由政府進行適當的管理。

  根據新的價格機制規定,中國成品油價格實行與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有控制地間接接軌。這是一項過渡性的措施,符合當前我國國情和石化産業發展實際。隨著競爭性市場結構的形成以及市場體系的不斷完善,國內成品油價格最終將由市場競爭形成。

  從入世以來,中國的主管部門一直在強調“中國石油的市場化道路”,並屢屢宣稱“架構石油市場體系”,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中石油、中石化兩巨頭依然在國內石油市場稱霸,壟斷不但沒有打破反之更兇猛。

  舟曉剛一針見血地指出,只要民營企業還是弱小,還是沒有話語權,中國就無法形成具有競爭性的石油市場體系。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