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盤呈現強勁升勢,成功突破2600點整數關口。在上衝過程中,成交保持較高水平,均處於2200億元以上的天量水平,顯示多空分歧加大。周內熱點出現明顯的切換,累計漲幅較大的鋼鐵、有色、汽車出現回落,而前期漲幅滯後的銀行、石化雙雄呈現補漲效應,權重股輪動,對大盤形成較強的推動力。
4月份全國發電量繼續“負位運行”,但這一數字表明,全國發電量快速大幅下滑的勢頭已經初步遏止,處於“底部企穩”階段。4月份我國規模以上港口生産仍處於低位運行,但繼續保持3月的積極變化,部分主要生産指標繼續好轉,港口內貿貨物吞吐量出現止跌跡象。4月製造業PMI為53.5%,將回升態勢連續保持至第五個月,並創出去年5月以來的一年新高。由此預期,本週初國家統計局公佈的4月份主要經濟數據將進一步驗證,我國經濟持續復蘇,將産生利好效應。
上周周K線收出長陽線,漲幅為5.98%,而前一週漲幅為1.18%,呈現上漲加速的跡象。周K線突破60周均線,周均線系統形成多頭排列的發散狀態,中長期走勢向好。布林線上看,大盤觸及2644點附近的上軌阻力,中軌支撐在2543點附近,線口正由放大形態轉為上翹,顯示進入震蕩攀升格局。擺動指標顯示,大盤在多方強勢區上行,多方力量增強,仍有上升潛力。本週大盤預計將進行震蕩盤升,短期在主要經濟數據公佈後將出現調整,或會再度下探考驗2600點支撐的有效性,但後半周仍會重拾升勢,進一步向上攻城奪地。
2600點左右可能會有反復
近期深證成指的走勢稍強,在收復萬點大關後,連續三個交易日收于萬點之上,這是自2008年7月末失守後,再次與之相逢。深證成指自5577點反彈以來,升幅高達85%,上證指數自1664點以來彈升58%,如果後者與前者相倣,理論目標應在3000之上。2008年兩者跌幅分別達63%和65%,2009年反彈相差20多個百分點,滬市明顯落後於深市,滬市指數權重較大的寶鋼股份、工商銀行、中國石油等可能有補漲的機會。滬深股指的強弱不會亦步亦趨,但總體上也差別不大。上證指數經過震蕩鞏固之後,應有繼續彈升的機會。
2600點左右可能還會有反復。上周股指反彈屢創新高,但短期逐漸有點壓力。上證指數一週以來分別上試2560點、2590點、2596點、2622點和2634點,但高位的震蕩也趨於頻繁,尤其是5月7日兩市成交額高達2740億元,巨量收陰線,顯示多空分歧較大。對多方而言短線可能適當謹慎一點。上證指數在2600點附近可能有所反復,不排除未來一根陰線吞沒數根陽線的可能。2566點和2717點是近期較重要的技術位,期間的反復在所難免,尤其是2566點線位可能需要一些時間的震蕩和確認。不過大盤中線向上的趨勢未動搖,調整空間相對有限。5月份上證指數支撐位在2400點附近,主要考慮到年線的提示作用以及60日均線仍呈溫和向上的態勢,目前年線位於2402點,60日均線位於2342點附近,後者近期每個交易日約以5點的速率上行,它們共同構成近期的支撐區域。如果將6124點跌至1664點反彈0.236的技術目標位在2717點附近,這樣的點位可能對5月份的上證指數構成階段性壓力。(申銀萬國)
衝高震蕩概率偏大
上周大盤迭創新高,滬市見高2622點後開始步入振蕩,K線再度形成大陽之後的連續整理振蕩的陰陽組合,顯示市場多空對峙十分明顯,上行步伐日漸蹣跚。但從周K線來看,又呈現多頭攻擊狀態,周線的向好和日線的猶豫所出現的“矛盾”,誰會主導市場走向,本週將見分曉。畢竟日線已經盤整4個交易日,蓄勢整理一般需要6天—11天。若是強勢整理則在第6個交易日就會出現打破平衡的走勢。所以,投資者需要觀察本週一、二大盤走向,以確認大盤是否出現轉折。
目前留在市場的資金保持局部活躍或者板塊輪動還是有保障的。如果仍有不斷的“興奮劑”注入,市場相關板塊、品種得到市場短期投機性炒作就不會結束。接下來,創投、深圳振興、林業、物流、海南國際旅遊島等“興奮劑”可能注入,市場自然不會放過熱炒一下。但這些都屬於短期“投機”行為。
綜合判斷,本週大盤繼續衝高震蕩概率偏大,不排除出現先揚後抑走勢。
關注中西部崛起題材
技術上分析,上週四開盤突破2600點後,一度遭到空方的狙擊,出現寬幅震蕩之勢,不過未能擊破多方在5日均線組織的防線,尾盤拉升並實現小幅上揚,次日幾乎再次上演類似表演。布林線呈持續上升之勢,説明大盤強勢依舊。不過大盤連續兩日在回落之後都是權重股挺身而出,不排除主力在利用權重股的拉升以掩蓋在其它獲利頗豐的題材上出逃,雖然現在還不能肯定後市會走出5 30行情,但投資者應引起高度重視。
操作上,在震蕩行情依舊持續演繹的情況下,短線操作以高拋低吸為宜。中長線應選在業績預期較好或者出現扭轉的個股。區域題材方面不妨關注中西部地區。目前市場還未形成此題材概念,但從金融危機爆發到現在,中西部地區受到的負面影響明顯較小,同時國家在擴大內需,財政轉移支出方面對中西部的扶植力度較其它地區要多,而其中國製造業也在發生梯度轉移,中西部的發展速度遲早會增長起來。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