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海油強勢"登陸" 佈局"兩洲一灣"

 

CCTV.com  2009年05月08日 07:2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證券日報》  

  中國海洋石油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多年謀劃的“兩洲一灣”(即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戰略正逐漸成為現實。

  證券日報記者5月5日獲悉,北京中油華路石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華路)和漢沽管區中油石油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沽中油)最近有了新股東,中海油在北京華路的控股比例是51%,在漢沽中油則達到70%。

  其中北京華路下轄2萬噸級油庫一座及鐵路專用線,漢沽中油在建的3萬立方米油庫位於河北唐山,預計今年10月投入運行。

  記者隨後聯線年初剛成立的中海石油煉化與銷售事業部,有關人士表示,“之所以選擇這兩家公司合作,主要是看中其油庫資源。”

  此外,中海油已設立了廣州、上海、天津三大區産品銷售中心,許多合作項目正在洽談之中。業內人士分析,中海油加大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區成品油的佈局,將逐步打破中石油、中石化在該區域成品油批發的壟斷。

  海陸跨越協調發展

  中海油副總經理曹興和曾向媒體展示了一組數字,自2004年改革重組以來,基地系統經營業績連續快速增長。收入平均複合增長率達20.7%,經營利潤平均複合增長率達50.8%。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似乎對中海油沒有太多的影響,各項經營指標均創出歷史新高,實現銷售收入1983億元,年底集團總資産達到4285億元,凈資産達到2916億元,分別較年初增長23.7%、15.4%。

  2009年年初,中海油為加速推進煉化與銷售産業一體化建設,強化對煉化與銷售業務的組織領導,實現資源統一配置、産業統一規劃、市場統一佈局、戰略統一制定、業務統一管理,整合了旗下的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中海油銷售分公司、中海油氣開發利用公司以及總公司在煉油、石化、銷售領域的合資、合營及控股企業,成立了中海石油煉化與銷售事業部。

  “整合現有的煉化與銷售資源成立事業部,是為了讓現有産業發揮更大效益,實現集團價值最大化。”中海油CEO傅成玉説。

  按照中海油對於煉化板塊的發展思路,新成立的中海煉化與銷售事業部的主要職能包括:負責制定煉化與銷售業務的發展戰略及中長期規劃,負責煉化與銷售業務的産業佈局和網絡建設,負責制定成品油及化工産品的産、供、銷政策與市場策略等。

  對於這次整合,傅成玉表示,“協調發展戰略是中國海油建設國際一流能源公司必須堅持的主導戰略。使中海油産業佈局實現了從上遊到上中下游一體化的跨越,作業領域實現了從淺水到深水的跨越,市場範圍實現了從國內到國際的跨越。使中海油由一個純粹的上遊勘探開發公司,成功發展成為一個上下游一體化的綜合型能源公司。”

  強勢上岸潛心佈局

  一向在海洋勘探開採的中海油加快了“上岸”步伐。

  2005年,中海油獨資興建的第一個大型石化下游項目——年加工能力為1200萬噸的惠州煉油項目,在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石化工業區奠基。由此,中海油全面切入煉油體系,同時宣佈進軍廣東省加油站業務。

  2006年2月,中海油以“油源換股權”的方式,獲得了上海最大的民營石油集團——上海星城石油公司50%以上的股權,從而也獲得了該公司位於上海市區和郊區的20座加油站及其26家公司,此外還有一座1.66萬立方米的油庫。

  而此前,中海油在上海只有上海海洋石油中虹加油站、上海廣德路加油站有限公司、上海海由加油加氣有限公司、上海寶山月浦加油站以及上海嘉定東門加油站5家加油站和一個配送中心,且大多在偏遠地區。

  上海星城是上海市唯一擁有20座加油站的民營油企。對各大石油巨頭來説,上海星城無疑是為數不多的幾塊蛋糕之一。此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BP以及殼牌等國內外石油巨頭全部參與了對上海星城的股權競購,但經過異常激烈的爭奪,中海油最終成為贏家。

  此次收購,為中海油獲取成品油批發市場放開後批發資質奠定了基礎。根據商務部有關規定,成品油批發企業首先要達到30座加油站以及一個4000立方米成品油油庫等相關要求。而此次並購完成後,中海油僅在上海一地就有25家加油站,加上其在外地的拓展,超過30家加油站的指標易如反掌。

  業內人士指出,“這一事件凸顯了國內外石油巨頭爭奪成品油批發主動權的競爭之激烈,同時也顯示了國內民營油企在政策門檻和環境制約雙重壓力下的無奈。”

  中海油的圖謀不僅如此。 2007年末,中海油宣佈從上遊油氣業務全面向下游油品銷售業務進軍,計劃2010年前在全國建立1000座加油站。

  同年,中海油與凱雷、中國中化集團激烈爭奪山東海化集團。2008年9月3日,山東海化宣佈,濰坊市國資委與中海油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海油煉化)簽署協議:將持有的山東海化集團51%的股權無償劃轉給中海油煉化。另外,還得到了一張成品油批發牌照和兩家加油站。

  “無償劃撥股權只是雙方合作的一部分,合作的另一項主要內容是山東海化集團與中海油煉化協定在未來2-3年內,在當地建設一座500萬噸級的煉油廠。”濰坊市國資委人士介紹。

  至此,中海油佈局“兩洲一灣”戰略已逐漸明晰,珠三角地區,以惠州為基地,最終將形成4000萬噸煉油、300萬噸乙烯生産規模;長三角地區,以寧波大榭為基地,最終形成1000萬噸煉油及相應的化工生産規模;環渤海灣地區,以山東為基地最終形成1000萬噸煉油和鹽化工在內的生産規模。

  撼市場易撼雙雄難

  對於被媒體比喻成三隻“蟈蟈”之間的成品油競爭,廣東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表示,與中石化、中石油在華南市場潛心經營多年相比,儘管中海油目前還無法在加油站業務上與中石化、中石油分庭抗禮,但中海油原油開採成本和成品油煉製成本都低於兩大公司,因此,在批發價格上肯定更有競爭力。

  資料顯示,作為全國成品油消費第一大省,廣東市場年消費成品油約800萬噸,歷來是紛爭之地。目前,中石化市場份額佔70%,中石油佔25%,其他社會經營單位佔5%左右,中海油由於剛剛進入廣東市場,目前市場佔有量不好估計。

  對於中海油“計劃在廣東省內建設300個加油站,每個加油站年銷售3600噸”的豪言,證券日報記者先後採訪了相關人士。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説,自1998年中國成品油供銷體制形成後,中石油、中石化兩強割據的格局已經形成。中石油在長城以北的省份擁有絕對優勢,中石化則掌控長城以南各省。

  中石化油品銷售事業部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截止2009年年初,全國約有8.8萬多座加油站,中石化佔近3萬座,中石油佔1.8萬座,其它由民企和外企經營的加油站約4萬座。

  但擁有近3萬家加油站的零售網絡還不是中國石化一項極具價值的資源。“連接銷售終端與煉油廠之間的成品油管線、原油管線才是中國石化真正具有競爭力的地方。”

  長達5000公里、地跨12個省市的成品油、原油運輸管道,以及以這些管道為核心構築了物流體系,支撐起了中石化遍佈全國近3萬座加油站。憑藉此物流體系,中國石化將得以享受低成本配送帶來的價格優勢。“在其他方面競爭力相當的情況下,這才是保證中石化在競爭中勝出的核心價值所在。”

  相對中石化,中石油在全國坐擁1.8萬座加油站顯然不是最突出的,但作為中國最大的天然氣運輸和銷售商卻擁有顯著的資源優勢,總里程約2.5萬千米的天然氣管道形成了密布全國的網絡。

  所以,對於石化雙雄的實力,中海油自然不敢小覷,低姿態、低價位是目前中海油切入市場的措施之一。

  “我們將採取包括價格、運營模式在內的各種手段,加大銷售力度。其批發報價一般比中石化、中石油兩大公司低200元/噸。”中海油有關人士在電話中稱。

相關新聞:

“循環經濟專家行”調研活動在北京舉行
二季經濟金融展望 信貸超高速增長趨緩
克魯格曼 "沒有責任感的"經濟學家
經濟危機下如何貸款買房最省錢?
樊綱:經濟至少調整兩三年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