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袁隆平發過幾篇論文?

 

CCTV.com  2009年04月28日 07:3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劉效仁 作者文集

  新聞出版總署新聞報刊司副司長張澤青日前公開申明,評選“核心期刊”不是政府行為。同時指出,正因社會上各個部門、機構、行業用發論文的數量作為評職稱甚至畢業的標準,學術期刊才有可能借機收版面費。被逼著年年發論文,不僅對學生不合理,對醫院、機關單位的人也是切膚之痛。張澤青禁不住追問,袁隆平發過幾篇論文?可謂一語中的。(4月27日《中國青年報》)

  我國是一個期刊大國,更是一個學術論文産出大國。從新聞出版署公開的數字看,現有6000多種期刊。刊物上發表的學術論文從數量看算得上汗牛充棟,但真正高水平的論文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張澤青認為,這種情況談不上讓中國出版走出去,更別説問鼎諾貝爾科學獎了。

  不知有人統計過沒有,袁隆平這位大牌科學家大半生發過多少篇論文。但不尚空談,不喜歡玩文字遊戲的袁隆平,研究培育出的雜交稻已累計推廣50多億畝,增産糧食1萬多億斤。每年推廣雜交稻面積2.4億畝,每年增産的糧食可多養活7000萬人。可以肯定地説,如裏袁老也去追求發表論文的篇數,哪還有時間去做水稻種植試驗呢?

  很多時候,我們習慣於用文字遊戲代替實幹,以發表論文的篇數作為衡量一個人、一個課題組、一個學校學術成果的標尺。儘管學術是教科研的“重中之重”,但對於非科研單位的一般工程技術人員,年輕的教師和研究生來説,就不宜用論文數量作為各類考核的標準。我曾經讀過一些朋友晉陞高級技術職稱的論文,長不過千余字,除了套話就無實質性內容。原創對於他們來説,簡直就是勉為其難。

  據測算,要滿足中國方方面面發表論文的剛性需求,就要在原有的6000多種期刊基礎上再創辦3.5萬種學術刊物。由此可見,期刊版面絕對是供不應求,職業操守缺失,集體墮落,那麼以版面斂財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學術期刊自當以學術標準作為發表的唯一要求,追求科學、理性、公正和操守,就當嚴把審稿用稿關,確保論文的質量。一旦學術沾染了銅臭,以斂財為唯一取向,那麼就只能犧牲質量標準。不僅斯文掃地,而且敗壞了學術風氣,也帶動了學研隊伍,甚至影響了一代人的職業道德。

  既然如此,就有必要取消當下將論文發表數量與職稱、與學位、與學校政績挂鉤的規定。從評價機制和體系建設上真正鼓勵潛心學術、靜心科研的良好治學研究風氣。科研人員不是聖人,至少大多數不是。不能把端正學術科研風氣的全部希望寄託在科研人員不食人間煙火、不為名利所困上。治標更要治本。一手抓學術期刊整頓治理,堅決查處遏制收取版面費等違規行為;一手抓完善科研評價考核體系,以質取勝,讓那些踏踏實實真正鑽研做學問並做出成果的人士不吃虧、得實惠,名利雙收,學術科研的根本才能鞏固,動力才能持久,創造才會層出不窮,永葆生機。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