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財經評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袁隆平們不是為無米之炊的神仙

 

CCTV.com  2009年04月09日 09: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網  

  作者:陳一舟

  袁隆平坦言,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難度很大,在耕地減少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單産。為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他建議政府改變補貼方式,高價收購農民糧食,再平價賣出。同時指出,作為世界人口大國,中國的糧食儲備最少要有100天,最好能夠達到半年。(《廣州日報》4月8日)

  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難度很大——在我看來,袁隆平先生説了一句大實話。從現實的情況來看,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旗幟下,龐大的投資項目正在讓剛剛收緊的土地閘門再度寬鬆:自2008年11月份4萬億投資計劃落地以來,國土資源部先後以“中央項目可申請先行用地”、“釋放未來用地指標”等政策緩解土地供給壓力。截至2008年年底,全國耕地面積僅為18.2574億畝,在龐大的投資建設附著的耕地需求下,未來18億畝的耕地紅線難守,這絕對不是杞人憂天。

  而這,正是袁隆平先生提出“政府高價收購農民糧食平價賣出”建議的原因所在。耕地越來越少,只有強化農業科技含量、提高“單産”——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值得慶倖,我們有袁隆平及其科研團隊,提高單産不是夢想。從一般雜交稻的研究成功,到超級稻的一期、二期,將我國水稻的畝産量從300公斤左右先後提高到700公斤、800公斤,而在2012年目標是實現畝産900公斤。

  似乎,耕地越來越少,袁隆平們的作用就越大,比國寶還金貴。而似乎,也是這讓我們在18億畝耕地紅線可能保不住的語境下仍然對國內糧食安全保持信心。我相信,農業科技的前進永無止境,袁隆平們會帶給我們一個又一個的驚喜,只是,再高的農業科技成果,也要依託土地——耕地的越來越少,等同於讓袁隆平們在日漸萎縮的紅線上負重奔跑,總有一天,會有一個“極限”。到那個時候,袁隆平們情何以堪?我們情何以堪?須知,袁隆平們不是為無米之炊的神仙。 我國耕地資源非常有限,比印度少4700萬公頃,比美國少6700萬公頃,而未來中國的人口還將增加2億左右,耕地保護關乎子孫後代的飯碗。今人的發展,不能以透支後人的生存空間為代價,這樣的話題已成老生常談每次提起都讓人沉重。而即便是從今人的發展角度來説,耕地也是越多越好。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錶示:“土地少了我們就要用化肥、用農藥、搞灌溉,對環境有破壞作用。為了爭取一個好的環境,希望土地多一些。我們要用小的環境犧牲,來解決我們的吃飯問題。如果有30億畝耕地,那我們中國的環境要比現在好得多。”

  30億畝耕地,已成虛幻的想象,但18億畝耕地紅線,卻是可以守住也是必須要守住的最後底線。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日前表示,中國必須要嚴格保護耕地,確保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的紅線不被突破。希望這樣的“承諾”能化為現實的監管力度,而不僅是表態。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