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3年時廣州樓市流行的“零首付”入住,時隔幾年,“零首付”捲土重來。是否推出“零首付”措施,歷來是房地産市場中,買方市場還是賣方市場的分水嶺。這被視作樓市拐點標誌之一的重現,對於房企和市場來説意味著什麼?真正的風險僅僅在於銀行嗎?
所謂“零首付”,其實是買家將房産拿到銀行,銀行將房産的價格進行高出本身價格的成交價,再按七八成的比例貸出款項,最終達到買家無需支付首期款就可以買到房産的目的。
操作這種“零首付”的,據報道大多是中小仲介。按照這種操作方法,一套現價80萬元的房子,拿到銀行估價為100萬元,再按八成來做房貸,一來一回,不就成了“零首付”嗎?
也許有人會説,“零首付”有什麼不好?如今市道低迷,讓更多原先想買房而資金不足的人提前變成“有房一族”,對活躍市場也有好處嘛!而實際情況,會按照這樣的設想發展嗎?
以上面那套被高估為100萬元的房子為例,如果業主實現了他所期望的“零首付”,那麼他事實上面臨80萬元本金的還貸壓力,超過了他原本應該還能夠承擔的64萬元的還貸能力,“零首付”價差就將成為銀行的風險。另外,我國住房抵押貸款實行的是每年調整的浮動利率制度,利率風險完全由購房者承擔,一旦房地産價格下跌和抵押貸款利率上升的情況同時出現,購房者還款壓力將大幅上升,違約率也可能大幅上升,購房者原本脆弱的資金鏈一旦斷裂,最終面臨無錢可還的結果,將承受被驅逐出屋的厄運,而房屋拍賣價格又可能低於欠款額,從而使銀行遭受很大損失。造成全球金融海嘯的根源:美國次貸危機緣起於此。
還記得3月6日,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表示,中國不會發生類似美國的次貸危機。支持他這一判斷的最大理由,正是因為中國不允許降低房貸首付款比例,中國不可能“零首付”。 言猶在耳。儘管目前這類情況一般只出現在番禺一些市場成交不活躍的鎮區,由部分小型仲介行來協助操作。因為成交不活躍,銀行可參照的例子不多,所以容易評估出高價。但杭州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不知道這股“零首付”的風潮要蔓延多廣?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近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來到位於金融街的北京銀行總部,針對目前經濟形勢與國內金融機構面臨的風險,與北京銀行近百名高管進行交流。法官們就住房貸款面臨的風險發出預測。法官們預測:“如果金融危機和房價下跌持續下去,拖欠房屋貸款的案件有可能會大幅增加。銀行房貸資金也將隨著抵押房屋貶值而面臨縮水。” 按照“訴訟滯後”的規律,2009年到2010年房貸案件有可能會隨著貸款人收入縮水和房價下跌而激增。
法官們從其審理的貸款糾紛案件分析認為,房貸、車貸糾紛爆發的首要原因是銀行違規操作,對貸款前的審查和貸款後的跟蹤不到位。規避房貸風險的首要任務就是嚴格按照貸款操作規則發放貸款。易憲容在2001年就曾經指出,銀行出現的所有不良資産,都要由國家承擔,最後仍會轉嫁到每個普通百姓身上。
希望不會有銀行出於競爭需要,主動投身“零首付”,來分攤這部分風險。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