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兩周滬深A股的一輪快速下跌中,滬指的跌幅超過12%。這種情形之下,投資于股票市場的基金凈值同樣遭受較大幅度的損失。受此影響。我們這個凈值回歸6124點的系列專題也“落下帷幕”,在經歷連續兩周的下跌後,除債券基金外,凈值在6124點之上的基金已經只有四隻。
抓住減倉時機
從已經分析過的基金産品來看,我們此前盤點的6個産品大致可以代表凈值回歸或者逼近6124點時的基金,這其中有保本基金,偏債型的混合基金,積極型的混合基金以及股票基金。我們選取的均是有一定比例參與股票投資的基金,這些基金的成功經驗都透露出一點,就是在擇時上都比較突出。
2007年10月份時,滬深A股達到了最高點位,到隔年也就是2008年10月份,滬指則觸及到了最低點。2007年底滬指點位在5200點附近,2008年第一季度末達到了3472點,第二季度末為3433點,第三季度末2293點,第四季度末1820點。2008年出現了2次小幅的回升,第一次出現在1月份,第二次出現在4月底5月份。這兩次也都成為基金減倉的好時機。
從減倉的時機看,即使是目前凈值返回6124點的基金,也沒有來得及在熊市的最初階段減倉。在本報報道的6隻産品中,多數在第一季度末完成減倉,其中最早的在2008年的3月份將倉位降低至底限附近,而最遲的則到了2008年第二季度末(如華夏復興),也就是股指差不多跌去45%左右的時候。
雖然這其中也有一些基金類別上的不同,比如股票基金和偏股的平衡型基金,一般降低倉位的時間都要比偏債的基金要晚,而偏債的配置型基金對於風險和隨風險變化的資産配置更敏感。保本基金則處於兩者之間。
不過,與同類基金相比,這些凈值回到6124點凈值之上的基金都是同類基金中的佼佼者。比如在2008年4月底到5月初的上漲過程中,不少基金大幅加倉並在隨後沒有很快降低倉位,使得在隨後的下跌過程中基金的損失較大。
投研團隊身影顯現
從實際的採訪中發現,大部分基金,如泰達荷銀風險預算、博士平衡配置等,在作出開始減倉的操作時,背後都是投研團隊整體努力的結果。
這些基金中,投資決策委員會在決策中所起的作用可能要大過基金經理。比如泰達荷銀風險預算,在對於宏觀經濟和A股趨勢的判斷上,直接受到投研團隊判斷的影響。
從目前基金公司的投研格局來看,對於大趨勢和資産配置,投研團隊的判斷決定了旗下基金的操作。而那些業績不佳的基金,也呈現出整體業績均輸于同行水平的情況。在過去一年多選股的重要性不及擇時的情況下,這種情形也容易被理解。
相關鏈結:
責編:張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