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經濟頻道 > 國內財經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物價上漲苗頭暫難成氣候

 

CCTV.com  2009年05月25日 08:1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儘管2月份開始,PPI及CPI數字連續同比增長雙降,為何百姓卻感覺錢越來越不經用呢?原來進入5月,廣州、上海、北京等城市的食用油、汽油、房價均出現環比上漲,通脹似乎又捲土重來;A股股價今年大漲,資本市場的價格上漲會否傳導至消費品,令通脹提前到來?值得注意的是,前4個月,中國新增信貸規模已超過5萬億元,而這通常是通脹産生的溫床。

  通脹來了嗎?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漲價追蹤

  樓市

  迎“小陽春”

  佑威房地産研究中心一份對滬上200多家在售主流樓盤的調查報告發現,在三四月份,60%主流樓盤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價格上漲。春節以來,上海新房住宅成交均價穩步上揚趨勢明顯,進入5月,上海新房住宅成交均價為14106元/平方米,環比繼續上漲3%,已攀升至春節以來的最高峰。

  廣州市國土局日前公佈的抽檢結果顯示,三四月份成交面積均大於3500平方米的11個典型樓盤裏,除了一個價格下降0.1%外,其他10個樓盤價格均處於上升狀態。剔除特殊個案,今年4月份,全市均價為8423元/平方米,實際環比上升1.6%。

  原因:地産經濟研究專家鄧浩志分析,在國家信貸額度增加的同時,流動資本也出現膨脹局面,由於實體經濟擴大再生産週期過長,金融體系利率太低,大批資金便選擇性地流入了開發週期短、回報率較高的住宅房地産市場。

  後市:香港富豪李嘉誠近日出席“長和係”股東大會後坦言,內地土地供應多,樓價難以像香港一樣一年之內上升兩成,只會平穩逐步向上。萬科董事長王石日前接受採訪時説,在看了東南亞金融風暴後的我國香港、新加坡以及日本泡沫破滅後連續10年的房地産慘況後得出結論,房價連續上漲是不可能的。對於業界認為樓市走勢經過去年以來的“小壓”之後還會再彈起來的觀點,王石也不認同。

  空調

  乘旺季漲價

  近期隨著氣溫升高,空調産品逐漸進入銷售旺季。近期有空調廠家表示月底將會有一波漲價。

  原因:“前期廠家低價清貨,利潤率很低,希望在本輪旺季期間通過漲價擴大利潤。”廣東志高空調中山、珠海市場經理何國雄介紹。

  後市:華南地區最大的鋼鐵貿易商之一,廣州鋼正公司董事長柯偉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鋼鐵積壓嚴重,全年鋼鐵價格料將繼續振蕩下行,空調價格難免會回落。

  食用油

  月底漲一成

  5月金龍魚等發調價通知單,大豆油及調和食用油價月底漲一成。

  原因:國家加大大豆儲備,目前國家儲備的大豆有750萬噸,而同時南美等大豆産地失收,大豆期貨價格被炒高,因此大豆價格上漲10%。而菜籽期貨價格近期也被遊資炒高,因此造成以其為原料的食用油價格上漲。

  後市: 專家指出,美國大豆將增産,而中國仍有大量隨時可發放的大豆儲備,因為大豆價格的上漲持續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

  汽油

  價格再上調

  國際油價上周突破每桶60美元關口。上周,中石化與中石油再次上調華南地區的加油站零售價,汽油柴油上調幅度在0.10~0.30元/升不等。

  原因: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説,經濟走勢預期趨於樂觀以及美元貶值,是近期推高國際油價的兩大因素。

  後市:北京中期期貨能源分析師李哲認為,市場需求目前仍未有實質性增長,油價上漲缺乏堅實基礎。中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專家舒朝霞説,金融炒作成分依然存在。

  問題聚焦

  錢袋子癟了 CPI和PPI負增長但錢還是不經花

  為何今年來CPI 和PPI連續同比增長下降,而市民卻仍感覺錢不經花?

  我國百姓支出中最大的一部分正是教育、醫療、供房。據了解,教育、醫療、房地産、股票價格本是通脹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我們目前的CPI及PPI不將上述價格納入統計範圍。

  因此哪怕是CPI同比負增長,只要教育、醫療及供房支出不減且上升,居民們仍會感覺到“通脹”壓力,而不是“通縮”。

  股市怎麼走 繼續大漲預期不大因此難推動通脹

  儘管今年1~4月份的GDP增幅縮水不少,PPI及CPI更是接連負增長,但今年A股市場價格已上漲60%,資本價格的上漲會否傳導至實體經濟?

  有資深人士指出,股票價格走高可以是通脹的一個助推器,但不是通脹的源頭。股票價格的上升本身並不會令市場流動性增加,因為買量與賣量始終是相等的,也即有多少錢進入股市,才有多少錢從股市出來。

  但對股票價格走高的預期大的話,很容易鼓勵貸款,加劇流動性,從而擴大通脹。目前國內越來越多的券商和基金經理認為現在股票市場價格繼續走高的預期並不大,因此其對通脹沒有多大的推動作用。

  專家看法

  部分價格上漲難減通縮壓力

  李嘉誠日前稱,在低息環境下,通貨膨脹遲早重臨。但市場人士認為,通脹爆發前是有跡象的,通常會有幾種産品的價格連續大規模上漲。因此監控通脹並在通脹初期利用貨幣政策將其“扼殺”是完全可行的。不過,最後的效果如何要看政府的管理水平。現在看來全球的經濟基本上2010年之後才可能恢復。因此,通脹在眼前並不具備爆發的條件。

  知名經濟學家曹遠征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斷言,全年內通縮威脅依然存在,通脹不太可能會發生,PPI可能全年保持負數,年底能轉正就不錯了。而CPI也只是在低位徘徊,因為CPI高低受農産品的供求關係影響,與貨幣供給的提高沒有直接關係。

  摩根斯坦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局部的物價上漲不是通脹,比如食用油的價格上漲是個別事件。中國全年還是面臨通縮壓力,因為中國的外貿依存度是60%,而中國出口已連續7個月同比下降。在外部需求快速下降的衝擊下,國內需求跟不上來,産能過剩將一直是大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大規模的持續的物價上漲,也即通脹在中國不太可能出現。現在已有的是通脹預期,通脹預期是好事情,它會促進生産的復蘇,它與通脹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

  記者觀察

  比起通脹目前更應擔心滯脹

  並不是説經濟不好轉,通脹就不會發生。經濟差,價格卻照樣上漲,這就是滯脹。目前經濟學上尚無很好的方法對付滯脹,各國政府會預期到經濟好轉下的通脹,並可以隨時調整貨幣政策化解通脹,但是對經濟形勢無法好轉下發生的滯脹的準備往往不充分,一方面是因為對滯脹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法,另一方面是因為對滯脹的預測更難。

  通常的看法,滯脹是上世紀70年代政府干預市場的産物。而我國目前對市場價格的干預一直較深,必須更要警惕滯脹的産生。

  相關鏈結:

責編:金文建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