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小瀋陽,就在觀眾的眼睛一閉一睜之間,火了。要不怎麼説“上春晚就為混一臉熟”呢?但話説回來,小瀋陽的火不是一夜之間“燒”起來的,觀眾看見的,是他一條好嗓子,看不見的,是二人轉演員的“四功一絕”。
此前有傳,因小瀋陽表演稍嫌惡俗,不排除在春晚正式開始前臨陣換人的可能。到了趙本山帶著徒弟上場,穿出“蘇格蘭調情”味的還是小瀋陽,一步三扭地走上前來,逗樂觀眾的同時,也讓觀眾忍不住嘀咕:他惡俗嗎?他都把我逗樂了,我怎麼還能怨他惡俗呢?説他俗不就是説我俗嗎?
小瀋陽到底俗不俗?這其實不是問題,癥結在“惡俗”二字上。二人轉本就是俗文化之一種,從民間曲藝蓮花落而來,一男一女,一醜一旦,唱説做舞,喜慶熱鬧,像早年北京天橋説相聲的藝人一樣,説得好唱得好您才給錢。都是直接踩在生存線上的營生,不能不賣力,造就了這麼一種與人民群眾趣味相投的民間藝術,因其俗得親切,才人人愛看。
既然不是“俗”的問題,那麼也許問題出在小瀋陽的表演方式上。他在天津臺的某晚會上與妻子沈春陽搭檔表演二人轉,穿著花棉襖,脖圍花巾,額上一朵發卡,説醜不是醜,説旦不似旦,若説春晚小品裏的扭捏之態是角色需要,那在這以“唱説做舞”為表演方式、以“一醜一旦”為表演形式的二人轉裏,他究竟是扮醜的旦還是扮旦的醜呢?儘管他依然有一副令人叫絕的好嗓子,也難免讓人有些審美疲勞,何況這也説不清到底是“審醜”還是“審旦”。
醜有醜的絕,旦有旦的俏。可要是其中一人“亦醜亦旦”,一人挑上了兩人的活兒,還就真説不清他到底“俗不俗”了。不為逗樂而逗樂,方才對得起東北人“寧舍一頓飯,不捨二人轉”的執著。
| |
| |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