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3年02月09日 23:29|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央視網綜藝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如今,老樹未病,新木已茂。
中央電視臺于2月6日公佈了2013蛇年春晚節目單,歷來備受矚目的語言類節目中,老面孔寥寥無幾,更多的是意氣風發的新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
本屆春晚,語言類節目共有六個小品,三個相聲。 “春晚老面孔”只剩下四人,蔡明、潘長江表演《想跳就跳》,馮鞏、郭冬臨表演的《搭把手不孤獨》,其餘所有語言類節目都由新人擔綱。“小品王”趙本山繼去年因身體欠佳退出春晚後,今年再次惜緣春晚,他以二十多次春晚的傑出表現,創造了一個神話,一個無出其右的喜劇時代!然而人間正道是滄桑,年輕會逐漸衰老,新會逐漸變舊,春晚舞臺趙本山的缺席令人唏噓悵然!但隨著一代喜劇新人英姿勃發地登上舞臺,又不免令人充滿期待。其中,郭德綱首上春晚、民間戲劇機構開心麻花創作演出兩個小品、,尤為引人關注。
趙本山連續兩屆缺席春晚,很多人感到非常遺憾,因為沒有看到新舊喜劇力量的同臺競技。
如果仔細比較趙本山與開心麻花小品,我們會發現諸多不同。
前者多表現鄉土題材,後者表現都市題材;前者主人公多為農村中老年,後者主人公多為都市青年;總體上説,趙本山代表的是鄉土喜劇,而開心麻花代表的是都市喜劇。無疑,在網絡時代,後者反映年輕人的生活和心聲而頗受觀眾的歡迎,他們是時代發展的産物,是未來喜劇的新生力量;
舊人去,新人來,這是自然規律,誰都無可逃避。就央視春晚大量啟用新人而言,這不是簡單的喜劇力量的新舊更替,更是喜劇精神、喜劇理念及風格、大眾審美觀念的嬗變。因此,蛇年春晚也許將成為一個標誌,一個喜劇時代更迭的標誌,而喜劇新生代將越來越活躍,並走向成熟。
開門辦春晚,看品質不看關係,看作品不看面孔
新人大規模上位,體現了央視開門辦春晚的開放心態和創新勇氣。
央視春晚此前已經舉辦了整整三十屆,一批批優秀藝術家成了春晚常客,也成了觀眾印象中的“春晚老面孔”。通常而言,名人、老面孔意味著安全、穩妥、及格線以上,新人在帶來新意、鮮活的同時也意味著風險、不確定性。因此,長期以來,在央視春晚,老面孔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新人的機會相對較少。與此相對應的是,更多的觀眾呼喚著央視要勇於創新、勇於啟用新人,春晚應更有新意,更有趣味。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央視近年越來越強調創新。去年,央視提出“開門辦春晚”,這就意味著不唯名流、不看關係、不看面孔,只重品質。明眼人説,某種程度上,央視實質在“拆除門檻辦春晚”,誰都可以來,只要你的作品足夠好。頗有“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氣魄。
從龍年春晚、蛇年春晚的創作過程來看,多個大腕、名家在中途紛紛落馬,有的因為作品立意不夠高遠,有的因為喜劇包袱不夠響亮不夠密集,有的倉促準備不甚了了,有的在“壓場”試演中反響差強人意,而最終被寄予厚望的是年青一代的作品。總之,作品品質是第一標準。這在以往是難以想象的,怎麼可以淘汰如此多的大腕?怎麼可以如此厚愛新人?
其實,大腕不是一天練就的,大腕也是由新人成長起來的,新人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初生牛犢不怕虎,不僅僅帶著別人所艷羨的鮮活、水靈、靈氣,更帶著不循常規、不走尋常路的信念,帶著尚未被打磨的天然、天真、單純、勇氣等等。
當然,不論央視怎樣選擇,總會有各式各樣的批評聲音,安於現狀不思創新會挨罵,敢於創新敢於扶持新人也會挨罵,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公民傳媒時代,各種意見情緒、各種勢力、各種利益訴求盤根錯節。
不管怎樣,變則通,通則久。央視的求新求變,暗合了時代的要求,回應了觀眾的呼聲,更在藝術創作上有創新,這樣探索下去,相信會産生更多優秀的作品。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觀眾給予央視春晚太多的訴求,其實,春晚不過是一場文藝晚會,還是應以傳遞正能量、傳遞歡樂為主,不應讓其承載更多的它不該承載的內容。最好大家都學會“放下”,做到“輕輕鬆鬆看春晚,快快樂樂過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