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民間美術 >

蘆山花燈:儺中有燈,燈中有儺

發佈時間:2013年11月01日 13:1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蘆山花燈表演

       蘆山花燈是四川的地方燈戲,興起于漢,盛行于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當地俗稱“跩花燈”。主要角色有兩人,一是丑角(俗稱“花鼻子”或“三花臉”),一是旦角(俗稱“幺妹子”),在表演中,其眉眼、身段、步法、唸白、唱腔等仍具有祭祀、驅邪的影子。所以,蘆山花燈是“儺中有燈,燈中有儺”,是研究儺戲的活化石。2006年,蘆山花燈入選四川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演員“跩”花燈常常用到蘆山的方言土語、歇後語,詼諧機趣、通俗易懂,具有濃厚的泥土氣息。花燈表演不擇場地,村前廣場、田間地頭,隨處都可表演。伴唱的樂器也多少不拘,唯獨二胡必不可少。蘆山花燈表演中,“花鼻子”常常反穿皮襖,斜挎半邊膀子,奇特的扮相常令外地觀眾感到吃驚。反穿皮襖是羌族人的習俗,斜挎半邊膀子是藏族同胞的穿著,而表演者的唱詞和唸白又是地道的漢語,一個地方戲曲有多種民族風情,可見蘆山花燈是民族融合的産物。

       有人認為,在2000多年前,蘆山是古青衣羌國的治所,後來秦滅巴蜀,漢人與少數民族在這塊不大的土地上你來我往,蘆山成了“民族走廊”,也許在民族融合交往的過程中,蘆山花燈就誕生了。也有人説,蘆山花燈與巫術有關,是一種慶壇法事與演劇藝術相結合的儺戲劇種。蘆山慶壇在古代十分盛行,家中需要祈福祝願時常花錢請儺戲班子設壇做法事,單調乏味的法事曠日持久,很難吸引人們的興趣,於是慶壇中加上燈戲活動,達到娛人又娛神的目的。久而久之,“燈壇兩開”,蘆山花燈就從蘆山慶壇中獨立出來了。據説,以前蘆山花燈表演者無論醜、旦均為男性。有專家考證,角色反串説明花燈跟慶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為做法事的都是男性。

       蘆山人説看花燈表演就是去看 “跩花燈”,似乎離開了“跩”,就不是花燈似的。其實,一個“跩”字,道出了蘆山花燈的絕活,那就是除了學、説、逗、唱外,還有“跩”。醜、旦聞樂起舞,扭“鴨子步”,唱花燈調。蘆山花燈,一“跩”就是2000年,“跩”過了風雨千年、人間百態。近年來,蘆山花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有關專家的幫助下,從蘆山花燈的基本舞步中提煉出了“集體跩花燈”表演,把古老的藝術變成了群體表演藝術。“集體跩花燈”看上去步履輕盈、姿態優美,配上極具地方特色的花燈曲調,群眾的參與性相當強。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