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3年04月18日 16:4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懸挂在蕭氏宗祠中的《清明上元圖》。該畫作高約3米,寬約2.5米,繪製有200多個形態各異的人物圖像,反映了當地民俗風情。 |
記者在章貢區沙河口蕭氏宗祠採訪祭祖民俗時,有幸目睹了一幅極為罕見的畫作。據蕭家後人介紹,此畫堪稱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姐妹畫,是他們祖先留傳下來的,蕭家把此畫稱為《清明上元圖》。
每年春節期間,蕭家祠堂的祭祖儀式格外莊重而熱烈,祠堂正中懸挂的一幅大型畫作更是引人注目。據蕭家後人介紹,從正月初一到元宵節,這幅畫才會挂出來。儀式之後,此畫又被家族長者收藏起來,來年春節再挂出來祭祖。所以,人們平日裏並不能看到這幅畫卷。
年代久遠保存完好
記者在蕭氏新修族譜中找到關於此幅畫的一段記述:蕭氏宗祠崇鶴堂存放有一幅完好的畫作,名叫《清明上元圖》。該畫係裝裱過的大型畫幅,高約3米,寬約2.5米,繪製有形態各異的人物圖像204人至209人(因畫面撲朔迷離,難以將人數清),大小船隻11艘,還有車馬六畜,伎樂歌舞,集市街景,祭祀場景等。圖中反映的內容典雅,獨具水上漁家生活特色,展示了蕭家漁民生活的場景。
該畫係重彩工筆畫,繪製于絲絹之上,至今依然保存十分完好,色彩顯眼,主要原因是採用硃砂、石青、石綠、描金等4種昂貴的顏料,尤其是畫面有大量的描金,雖然年代久遠,卻依然熠熠生輝。畫面內容屬祭祀畫,體現了對先輩榮耀的歌頌,同時反映了漁家生活,描繪了當地民俗風情,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蕭家後人稱,《清明上元圖》與《清明上河圖》可稱為姐妹畫。蕭氏族人視其為宗祠的“傳家寶”。
畫作的左下方有“清同治玖年歲次庚午夏月、旦母音鬍子榮繪孟(左豎行) 上元海會諸位(中豎行)沐恩弟子蕭崇(鶴)公嗣孫等敬塑(右豎行)”字樣。畫面標注的“清同治玖年”可能是該畫的重裝裱年代(這幅畫在上世紀80年代重新裝裱時,已有9層,按50年至100年重裱一次,距今應在500年至1000年間;畫在晾曬過程中,會滲出老字跡來,畫中有畫)。過去,《清明上元圖》由族人申請,並經認可後由獲得存放權的蕭姓族人秘密保管。每年春節期間舉行祭祀活動時懸挂一次,取下畫後需經再次申請,放在被認可的族人家中,等待來年元宵節祭祀活動時重新與族人見面。現在,為確保此畫的安全,這幅畫平常存放在當地銀行的金庫裏。
據當地人介紹,這幅畫曾一度挂在蕭氏宗祠右側30多米遠一棟民房的樓上,1964年貢江特大洪水,宗祠周邊的民房全部倒塌,而懸挂此畫的樓房得以保存。“文革”期間,有人要燒燬這幅畫和崇鶴堂的族譜。半夜時分,蕭瑞海和蕭瑞生兩人扛著畫卷沿貢江下游走,並悄悄地轉移到了船上,由蕭嘉炳撐船撐到贛縣茅店,將畫交給蕭嘉潮,再由身手敏捷的蕭瑞鈿、蕭瑞鍾、蕭瑞鏈、蕭瑞銑兄弟爬上現在梅林大橋附近的馬口山,連同光緒年間的族譜一起藏在山上一個石洞中。幾年後,幾個放牛娃爬進山洞,發現了這幅畫。得知這個消息後,蕭瑞鈿等人又爬進山洞,將畫取出,藏在沙河羅坑蕭家的女婿家裏。1974年左右,這幅畫重回蕭家,由蕭瑞海保存。改革開放後,這幅畫才重見天日。
反映當地民俗值得珍藏
在這本新修訂的蕭氏族譜中,記者找到了一名外地畫家對此畫的一句評價。觀看過此畫的中央美術學院畫家張銘淑女士稱,該畫保存完好,色彩逼真,價值不可估量。
贛州市博物館藝術總監龍年海看罷記者提供的此幅畫的照片和蕭氏族譜上的文字記載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此畫是民間民俗畫的代表作,值得收藏,可算得上是三級文物,但不能與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相提並論。
龍年海説,從照片上看,他認為這是蕭氏家族保存的一幅水陸畫,家族每年定時祭祀,就在祠堂張挂。至於此畫的創作年代,沒有看到畫的真跡不好下定論。不過,他認為落款為“清同治玖年歲次庚午夏月”,應為此畫的創作年代。畫中人物的服飾,基本上是以戲劇服裝為母本(中國戲劇服裝主流是明式服裝)。蕭氏是靠打魚為生的家族,此畫就是描繪蕭家的一次大型祭祀活動。
據記者了解,目前此畫保存在贛州市一家銀行的金庫中。龍年海説,這樣保護還是有不妥之處,最好能放在當地博物館,由專業人士指導,便於科學保存。因為這也是反映贛南當地民俗的珍貴文物,值得珍藏。(記者 劉念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