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鑒定齊家玉,我們該信誰?

發佈時間:2012年09月04日 15:0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魚蛙紋玉璧

       近日,央視在“新聞直播間”和“每週質量報告”欄目中,以兩天三次的播出頻率曝光了齊家玉的造假內幕,讓齊家玉一時成為收藏界的熱議話題。節目裏,主編過十五卷本《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的古玉專家古方認為“齊家玉都是素面器,表面沒有紋飾”;館藏最多齊家玉的甘肅定西眾甫博物館館長劉岐江稱齊家玉“比較簡單、造型古樸、大器型相當少”;而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輝則提到齊家玉出土量也就在千件左右。那麼,這些專家們所談到的觀點是不是完全為學術界所認可呢?齊家玉在紋飾、器型方面是否真正缺乏“創意”?民間齊家玉的分佈狀況如何?針對這些問題,國內知名玉器專家展開了探討。

       中國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研究員雷從雲:

       大量齊家玉“流落”民間

       古方講的齊家玉主要是簡單粗糙的平麵片狀器和無紋飾的特點,這是《中國出土玉器全集》第十五冊甘肅、青海、新疆卷玉器作者的觀點,完全沒有什麼新意。我以為從考古發掘的情況看,這種説法是比較符合考古發現實際的。但也並非絕對,其實《中國出土玉器全集》裏面就收錄了一件甘肅靜寧地區出土的青玉弦紋玉琮,弦紋做得非常均勻、精細,拋光也很好,是靜寧某地施工時民工發現的,現在收藏于靜寧縣文管所。我曾經跟人開玩笑:“如果不是因為施工發現並交給了文管所,那現在的考古可能連弦紋玉琮都還沒有見過。”

       考古發現為什麼會出現某些“空白”甚至“交白卷”?這是由於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的文物考古就有一條規定,那就是不主動進行考古發掘。為什麼做這樣的規定?主要原因在於當時雖然盜墓的現象不多,但考古工作者光搶救基本建設、土木工程中的出土文物都忙不過來。到上世紀80年代以後,不僅全國的各種土木工程量更多、更大,同時盜墓情況空前猖獗,考古隊光去“善後”都來不及。但事實上考古隊所能搶救到的好文物已經所剩無幾了,很多東西都“流落”到民間,甚至流失海外,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齊家玉。

       近年來,為了編輯出版《民間收藏玉器全集》,我和其他幾位古玉專家清清楚楚地看到,原來在考古發掘中沒有出現過的東西,許多新的器型,許多不曾見過的形制和紋飾,不僅在民間有,而且數量非常大,品類非常多。但因為它們並非考古發掘品,這些東西都沒有“出生證”;另外,我們有的考古工作者、有的博物館工作者為了守護“個人的陣地”,凡不是考古出土的東西都一概不承認。這種情況不僅落在齊家玉和其他古玉器頭上,在陶瓷界也是如此。我要再次強調,民間收藏的齊家玉,數量、品類、等級不可小視。其中不僅有各種平麵片狀器,還有各種圖像、紋飾的齊家玉,有大件器,有立雕的神器、神物,有圓雕人物、動物,如甘肅、青海收藏家協會的一些頭面人物,就收藏了許多齊家玉。以他們所處的環境條件以及對於齊家玉的認知程度,怎麼可能去買一大堆贗品呢?

       我在聲明中也説了,我研究齊家玉器超過10年。其間,兩次到甘肅、青海,一次在寧夏考察齊家文化和齊家文化玉器,先後發表關於齊家玉的論文7篇,專著三部,並多次在海內外作齊家玉的專題演講和講座。2006年我還在文章裏第一次講到了清宮收藏的齊家文化玉器。現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圖錄裏,北京故宮博物院出版的《玉器全集》裏面,都分別著錄了幾十件清宮收藏的齊家玉。我在《齊家玉韻》著錄的183件東西,敢説絕大部分都是真品和珍品。因為我一件件看過、搬弄過這些東西,而且當時還不止我一個人看過。這些跟這次“事件”的賣家、買家、制假方做的“齊家玉”,沒有任何關係!我也與他們任何一方的任何人沒有聯絡。而節目中無端地將我和“齊家玉”的賣家、買家和制假者牽扯在一起,將我及著作作為反面專家、反面教材,不僅完全是混淆視聽,而且是對我和我的作品的極大侵害,對我聲譽的極大破壞,並對社會相關事業與活動造成惡劣影響。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