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素三彩瓷器淡抹也相宜 高雅的藝術品位

發佈時間:2012年05月15日 18:0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素三彩,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綠、黃、茄紫三色而燒成。始於明正德年間,清康熙時繼續燒制。素三彩在陶瓷發展歷史上並沒有像青花瓷那樣風行,如今也並非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常見品,但是其特有的工藝特色,卻深受一些藏家推崇。

       素三彩之“素”

       陶瓷界將“素三彩瓷”定義為瓷器釉上彩品種之一,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其實並不限於此三色,但不用紅色。素三彩中的“素”有兩種含意:一種為該器使用“素胎”(又稱“素燒胎”)燒制。“素胎”是陶瓷生坯沒有上釉前預燒的胎,它既可增強坯體機械強度,使其在搬運時不容易損壞,又可在上彩釉時不會因浸濕坯體而導致坼裂。另一種則依據古代“紅為葷色,非紅為素色”之説,指不含紅色的瓷器。

       與明代製品相比,清代禦廠製作更趨細緻、複雜化。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漸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雕刻劃線,使畫面精緻許多,這種變化是制瓷者借鑒當時五彩瓷繪畫總結改進的結果。因此,清代素三彩製品更加多種多樣。

       康熙時期是中國陶瓷史上素三彩製作最繁榮的時代。不僅表現在器物數量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而且在器物造型、裝飾技法、圖案紋樣、色彩的變化上都獲得了空前絕後的成就。康熙素三彩在裝飾技法上的進步主要表現在彩繪工藝上。

       古書記載:“黑白等地而繪綠黃紫三色花者謂之素三彩,以黑地為貴。西人嗜此,聲價極高,一瓶之值輒及萬金,以怪獸為奇特,人物次之,若花鳥價亦不貲也。”有琉璃廠老人回憶,真品康熙素三彩大件在民國時期就已罕見,尤其是康熙黑地素三彩,即便是一件殘口的大瓶,當時就可值1萬大洋,足見其貴重。

       精細的巧工技藝

       素三彩的突出特點之一是一個“細”字。胎體細,制胎原料配製和錘煉的各道工序特別嚴格。器物做得比較薄,又精巧,但沒有任何厚薄不勻或變形的現象,胎體各部分厚薄的處理很和諧完美。為了保證繪瓷藝術的效果,保證胎體表面的細潤,坯體晾幹以後要施釉,器物裏外壁均施,而在要作畫的部位(大多數在外壁),將釉層細細地刮掉。為什麼要這樣?因為坯體泥料細微顆粒之間多少都有些孔隙,釉的微粒更細,可以將這些孔隙填實,使坯體更加細潤。

       康熙素三彩用彩的種類比同時期的五彩少一些,最突出的是不用紅彩。如康熙素三彩山石牡丹紋盤,牡丹葉用的是深沉透明的老綠色,大小不同的朵朵牡丹有的繁盛開放,有的剛剛綻開,有的含苞欲放,用墨彩勾畫、點蕊,淡黃、淡綠描繪花瓣,醬紫色描繪粗幹細枝和碩大山石的背沿部分,全幅畫沒有紅彩。在整體潔凈的白盤上,黃綠紫色畫出的花紋豪縱爽朗,花蕊紛披,感官上清韻幽逸,蒼涼多致。

       高雅的藝術品位

       清朝開國的幾個皇帝及其統治集團很注意學習漢人的傳統文化,以博學鴻詞科舉考試網羅大批有學問的士大夫知識分子,從皇帝皇后嬪妃到王公大臣都有很高的文化修養。如順治、康熙及其以後的雍正、乾隆都能用漢文寫字吟詩作畫。他們的文化素養影響到人們在生活上喜愛高雅的素三彩瓷器,能夠品味到素三彩的平和氣氛,享受到它典雅的藝術情趣。一件瓷器花紋太多,太擁擠,用彩太濃太艷太刺激反而降低了藝術的格調。所以康熙素三彩瓷器能取得比較高的藝術成就並不偶然。它是一個時代的産物。到清中晚期走上腐敗沒落道路以後,素三彩的藝術水平也逐漸敗落了。

       康熙素三彩因其典雅端莊、時代感強,一直備受人們的青睞,這也導致後世仿製者甚多。收藏愛好者可從胎釉、色彩、造型和款識等多方面具體比較來辨別真偽。中國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陶瓷收藏委員會主任荊治中表示:“真品在分量上不輕不重,屬恰到好處;色調鮮明、細膩勻潤,水綠淺淡如湖水色,且釉與胎結合緊密,彩釉潤亮。而倣品多為民國時期製造,胎質鬆軟,釉面不夠鮮亮,彩似凝厚卻無澤,且因年代較短沒有彩暈現象,運筆不夠自然流暢。”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