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收藏古硯須過十關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16:4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透視今天的收藏市場,玩瓷玩畫的人比比皆是,而玩硯特別是懂硯的人則是寥若晨星。究其何故?古老的硯文化實在是博大精深。據筆者觀察,現實生活中,經常販硯的古玩商“不知端硯青花為何物”的人大有人在,就連著書立説的專家也説不清龍尾硯和歙硯的異同。因此,藏硯者要想“成家立業”,如果不下一番苦功夫,花錢買垃圾不説,恐怕想入門都難!一方硯從看到買,通過看、摸、聞、敲、聽、掂等手段,通常要讓它連過“十關”。

       一審  包漿斷新老

       古硯從仰韶文化起步到明代時期隱退,前後經歷了近6000多年的歷史,明代之後的硯臺通常稱為“新硯”。藏硯第一關就是要從硯臺的包漿類型和磨損痕跡等古舊氣息中,迅速鑒別出新老。比如:從沁蝕、墨銹入手,分出生坑、熟坑;從包漿、磨痕入手,判斷其傳世長短等等。其中,“看懂包漿和磨痕”最為重要,因為包漿和磨痕是硯臺流傳過程中外表形成的老化和損傷痕跡,好比人臉上的皺紋和手上的傷疤,最能體現時光的印記。重點則是要學會分清自然分化剝蝕、累及損傷和一時敲砸做舊損痕的不同,重點識別鐵砂裹埋、鞋油塗抹、茶水浸泡和墨汁及膠等形成的硯臺“做舊包漿”,從而將低倣新硯拒之門外。

       二看  型制定年代

       型制是硯臺的外表形象,不同時代的硯臺都有其不同的流行特徵。比如:漢晉流行三足硯,唐代流行鳳字硯,宋代流行抄手硯,明清硯大多堂池分開等等,掌握了這些大的風尚,再結合硯池、硯堂和硯足的不同細節特徵,就能夠對一方古硯“老”到什麼年代,做出基本準確的判斷。

       三賞  工藝分精粗

       硯雕工藝與其他傳統藝術的發展有著相似的軌跡,從問世到隱退,整體上經歷由粗陋到精美的演進過程,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審美取向。比如,唐硯在開創中講究雄渾大氣,宋硯在求新中追求邊線勁挺,明硯在質樸中喜好簡潔大方,清硯在繁縟中力求工不厭精,因此,評價一方古硯的工藝精粗,應重點放在同時代的硯藝坐標係中進行比較。

       四辨  硯材斷硯種

古硯的材質是斷代和定級的重要標誌,除金屬類、陶瓷類、玉石類、漆木類等少見易識的硯質外,石質硯臺即是藏硯的主體,又是難分難辨的重點。如果作為專業收藏,我們僅僅滿足於知道“端紫、歙黑、綠洮河”是遠遠不夠的,既要把識別端歙洮澄“四大名硯”作為主攻方向,還要掌握不同硯石的標誌性特徵,這樣,才能將一方方陌生的古硯與傳説中的硯石對號入座。

       五識   品紋明貴賤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硯臺的品名紋理,除了賞心悅目外,還是發墨、下墨和好用的“名牌”標誌。比如端硯,凡是帶青花、魚腦凍和蕉葉白的硯石都至嫩至密,磨起墨來才會“熱鍋塌蠟,發墨如油”。再如歙硯,只有龍尾舊坑石和帶銀星、金星、羅紋和眉紋的老坑石才堪稱“金聲玉德,殺墨如風”。值得注意的是,古硯的品紋大多“水下現身”,且被包漿和墨垢掩蓋,不可能一目了然。因此,筆者淘硯時,常常隨身帶水,既便於洗去贓物、發現裂痕,又能觀察品紋、識珍辨寶。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