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六旬老人收藏80多個筷籠 最早明代價值數千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1日 15:4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曹先生收藏的各種筷籠

       有人收藏字畫,有人收藏青銅器等物,然而,昨天上午,記者在南京水西門大街旁一小區60多歲的曹先生家裏看到,他竟然收藏的是筷籠,即放吃飯置筷子的簍子,俗稱筷籠,總數多達80余個,而其中最早的筷籠還是明代的。

       眾所週知,中國是筷子的發源地,據介紹,用筷進餐至少已有3000年的歷史,而盛裝筷子的筷籠,不僅僅是一個器皿,更是古代人民智慧的一個縮影。記者在曹先生家房間的櫥櫃裏看到,他收藏的這些筷籠,很整齊地擺放在一起。其中,有的是瓷的,有的是陶土燒制的,風格形態各異。

       懸挂在櫥櫃邊角的一個“蟾”形狀的筷籠,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曹先生介紹説,這個筷籠就是他收藏裏年代最早的一個,是明代出産的瓷製品。在筷籠的一側,一般都有洞眼,方便家裏拴上繩子懸挂。在筷籠底部,那時的人們就已經想到要留有幾個小洞,以便洗乾淨的筷子有餘水流出。而有的為方便通風,以防筷子浸水發黴,就在筷籠表面留有若干洞眼。而一個民國時期的筷籠,也十分生動可愛,它的外觀是一片蜷縮包裹起來的荷葉,荷葉柄俏皮地在底端翹了起來,而棲息在荷葉上的一隻小青蛙更突出了這件筷籠的生氣,好似它立馬就要起跳到荷葉的另一端。曹先生向記者介紹,這也是瓷制的,它表面的紋路製作得十分精細,連荷葉的經脈也凸顯的很有立體感。此外,還有蟬形、蛙形及鬥形筷籠,十分有趣。

       那如何判斷這些筷籠的年代呢?曹先生稱,除了看筷籠表面雕刻的紋理、圖案、文字等信息之外,最主要的是看“歲月的痕跡”,例如筷籠滴水口的水垢情況和包漿。而瓷製品,也可根據它的龜裂裂痕情況來判斷。

       這些筷籠基本上都是曹先生在南京的舊物淘寶市場淘來的,曹先生説,自己主要是收藏青銅器為主,筷籠雖是附帶收藏,但是它蘊含的中國文化依然不容小覷。曹先生説他之所以收藏筷籠,一方面是當時收藏的價格不高,只要二三十元一個,另一方面,他對這些老舊的物品的收藏向來有興趣,都是中國文化的體現。現如今,這類收藏品的價格大有上漲,收藏的那只“蟾”形的筷籠,市場價值大約兩三千元人民幣。

       “中國人就是用筷子,外國人才用刀叉。”曹先生説:“中國人都希望子孫多,哪家筷籠筷子多,就説明他家人丁興旺。筷籠是裝筷子的器皿,筷籠也是吉祥祝福的象徵。”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