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17:1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表演時,“大將”們往往會使出渾身解數,遠處觀看者為“河北非遺”打棍傳承人、74歲的李德元老人。 |
“打棍”是河北萬全縣安家堡鄉龍池屯村特有的民間廣場藝術,集武打、戲劇等元素和故事情節于一體,2009年入選了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然而,這項民間藝術目前卻面臨著消亡的窘境。日前,中新網記者前往該村,一睹打棍表演並採訪了唯一一位棍法傳承人李德元。
打棍:獨特的廣場藝術
2月7日,在萬全縣安家堡鄉龍池屯村,村民們早早聚集在村委會,觀看一年一度的社火打棍。村委會主任杜林告訴記者,6日(農曆正月十五)降溫,所以將打棍活動安排在7日。
記者在現場看到,廣場上雖然溫度低於零下20攝氏度,但一場下來,16名錶演者個個大汗淋漓。
據74歲的李德元介紹,打棍迄今已有近150年的歷史。相傳清朝同治年間,萬全龍池屯村出了個鏢頭叫宋林,專為宣化府到大同做買賣的商人保鏢,當地跟他習武的人也特別多。一年,宋林突發奇想,他一方面傳授棍法,一方面將武術元素融進了每年的民間社火中,以後,又把戲劇元素也融進活動中。這樣,打棍這種民間絕活逐漸成熟,也流傳了下來。
李德元説,打棍不是亂打一通,是要打戲,就是每出打棍表演中,都有簡單的故事情節,這也是打棍能夠得以流傳下來的重要原因。目前流傳的打棍戲有《岳飛大戰金兀術》、《水戰楊麼》、《張飛夜戰馬超》、《敬德把關》等五六齣。開打時,雙方將領各帶一隊人馬,彼此念幾句開場詩,也就是道白,説明開戰緣由;接著便各自擺開陣勢,兵對兵、將對將,用多種棍法穿插開打。因其氣氛熱烈,場面驚險,一般被作為壓軸表演,深受村民喜愛。
李德元介紹,打棍使用的棍有三種:一種是穗子棍,棍長五尺余,棍的上端綴一鐵環,鐵環上另綴著約有六寸長的一節短棒;另一種叫齊眉棍,棍長按打棍人的身高而定,取從腳到眉的長度;再一種是兩根三尺長的短棍,左、右手各持一根。棍種不少,棍法自然多變,有二龍頭、不見天、大十字、老八點兒、三點頭、三樓腿兒、子春秋、三十二下、霸王奉鼎、五虎、纏絲、陰魂棍、桿子棍、勺子棍、七棍、北棍、單棍等近二十種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