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元褐彩牡丹紋梅瓶鑒賞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15:3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元褐彩牡丹紋梅瓶(現藏于深圳博物館)

       深圳博物館的展廳裏,一對褐色花紋的梅瓶亭亭玉立,吸引著過往遊客的目光,這就是深圳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褐彩牡丹紋梅瓶。

       梅瓶是中國古代瓷器中一種常見的瓶式,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説瓷》一書中詳細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徵及名稱由來:“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于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2006年,一件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曾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1089.32萬港元的高價。

       這對梅瓶造型秀美,通體于白色素胎上滿繪褐彩紋飾,自上而下繪有5層花紋。蓮瓣紋、卷草紋、龜背錦地開光折枝牡丹,都被描繪得生動細膩,富有層次。據深圳博物館副館長、古陶瓷專家郭學雷介紹,這種紋飾極為罕見,是同類裝飾中器形最美的,同時也是唯一的。據考證,這對梅瓶裝飾紋樣受宋元時期江西吉州窯影響頗深,其澀胎彩繪技法很可能受湖南嶽陽瓷窯影響,因此這件器物是多元文化以及商貿往來影響下的産物。

       唐宋時期,中原通西域的陸上“絲綢之路”被吐蕃阻斷,對外交通的重心逐漸轉向海路。隨著航海技術的進步和中國對外瓷器貿易的興盛,東南海路成為通往亞非各國的海上“陶瓷之路”。由於進出廣州貿易的大型船隻必須繞行大嶼山,經南頭、虎門才能進入珠江,因此,深圳南頭成為廣州海外交通的必經之地。隨著廣州海外貿易的興盛,深圳成為廣州海外交通之外港,當地産業經濟得到長足發展。這對褐彩牡丹紋梅瓶,是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進步的反映。

       褐彩牡丹紋梅瓶後來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成為深圳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作為深圳文物的一個標誌,元褐彩牡丹紋梅瓶的複製品被當做禮物送給來深圳訪問的貴賓。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