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銀鎏金雙鳳牡丹分心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27日 11:5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銀鎏金雙鳳牡丹分心(上海盧灣區李惠利中學明墓出土)

金累絲鑲玉嵌寶牡丹鸞鳥紋分心(湖北鐘祥明梁莊王墓出土)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近年致力於古詩文名物及宋元明金銀器研究,著有《詩經名物新證》、《古詩文名物新證》、《終朝採藍——古名物尋微》等。

       挑心之下、髻前後口沿各簪一支者,名作分心。若再細分,則前者名前分心,後者名後分心。《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回説李瓶兒取出一頂金絲髻教西門慶吩咐銀匠改作一件金廂玉觀音滿池嬌分心,並特別説明是要“正面戴”,可知前後分心的造型稍有分別,如果前面需要留出挑心的位置,那麼前分心該是略微窄一點兒。

       分心的造型通常為十幾厘米長的一道彎弧,正面上緣一溜尖拱,中心高,兩邊依次低下來,適如菩薩冠或仙冠的當心部分。背面或從垂直方向接一柄扁平的簪腳,或作出幾個扁管用以貫穿兩端繫帶子的銀條。就裝飾題材而言,以王母、觀音等仙佛作為主題紋樣,其流行大約始於明中期,此前則以牡丹鳳凰等花鳥題材為多。這裡的銀鎏金雙鳳牡丹分心便是這一時期比較常見的式樣之一。它用聯珠紋勾出圖案邊框,中心和兩側各一株枝葉紛披的牡丹,中心花勢最旺的一枝被一俯一仰的一對鳳凰左右抱合,紅、藍兩色寶石分別嵌作花心和鳳身。紋樣的製作全部採用打造的辦法,這是宋元以來金銀首飾最常用到的製作工藝。出土時分心所插戴的髻,其當面正中是一枚銀鎏金鑲寶玉佛挑心,那麼它在這裡正是後分心。

       梁莊王墓出土的分心只有一件,從同出其他首飾的組合情況來看,以將它認作前分心為宜。它用金累絲做成卷草紋的底襯,正面做出嵌玉的邊框和抱爪。邊框周回是金累絲的花葉和十八個石碗,內嵌紅、藍寶石和綠松石。邊框裏嵌一枚玲瓏玉,——白玉碾作一幅牡丹鸞鳥圖,一枝牡丹花開中間,鸞鳥一雙迴環左右,一隻俯身昂首,一隻轉頸顧盼。長尾與花枝交相纏繞把空間填滿。分心之背以一根窄金條橫貫為撐,中央垂直焊接一柄簪腳。與分心合作一副的還有題材與製作工藝均相一致的一對掩鬢,造型為左右對稱的雲朵,中心邊框內各嵌玲瓏玉,不過是把分心的牡丹鸞鳥圖一分為二做成適形圖案。

       金或鎏金與珠寶和玉的結合,其流行始於明,並且在明代走向成熟。金與玉的鏤空作,明人喜歡稱它為“玲瓏”。以金累絲的玲瓏襯托白玉、青玉的玲瓏,金色變得內斂,玉色變得明潤。紅、藍寶石營造出沉甸甸的華貴,使它依然有著時尚中的富麗和美艷。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