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9日 16:5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作為中國古建第一省,古建築承載著山西歷史和文化的印跡。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古建築、舊民居正漸漸退出我們的視線。今年10月開始,山西民俗博物館和其分館山西會館開始了古民居復建工程——把荒廢的古民居以及散落在民間的民俗文化“搬”到太原,集中保存起來、傳承下去。
近日記者來到山西省民俗博物館,12月以來天氣寒冷,民俗博物館內的復建工程已處於停工狀態,但是存放在民俗館內、從各個地市蒐集而來的古建以及初具規模的古民居還是讓記者為之震撼。
院內花園深處,存放著來自民間各處的古代大鐘,古鍾大小不均,最大的足有一人半之高,幾個遊客帶著孩子正在細數古鐘上的文字:“國泰民安……”庭院人行道兩側擺放著四個石碑,上書四個大字:忠、孝、義、節。
“這些木雕、石雕都是從地市徵集過來的”,張晉生指著一塊石雕説,“凡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代表著一定民俗文化的古建築我們都收集,還有很多是古建的主人找到我們主動捐贈,希望這些珍貴的民俗文物能夠得到保護。”
“我們收集回來後,第一個做到的就是要保護好它,平時這些古物都是用石棉瓦蓋著、護著,我們會定期地對它們進行維護,以起到防火、防潮、防曬的作用。”張晉生説。
這座老宅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正房二樓的屋樑上有文字記載,距今已有231年的歷史。雖然年久失修,老宅古韻猶存。宅子的主人是介休人,名叫郭謙林,和父輩都出生並生活在老宅中,據説郭府祖上經營藥材,在當時頗有聲名。
李春梅説,“我們想做的就是保護好這些古民居,讓子孫後代了解過去淳樸的民間生活,認識我省的民俗文化,並將老祖宗的優良傳統世代相傳。用這些老宅子的故事告訴後代們,什麼叫德、什麼叫孝。”
據悉,此次在民俗館開展的復建工程預計明年5月完工,屆時市民可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