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6日 13:4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昆明日報
此鬥彩描金纏枝花卉紋大罐,器型碩大,罐型工整,釉質瑩潤飽滿,頸部繪有蕉葉紋,頸腹部和尾部飾有瓔珞蝠紋和五色如意祥雲紋,罐腹通繪纏枝卷草花卉紋,整器描金、釉上彩顏色鮮艷、色調柔和。經測量,罐高38.5厘米,寬37厘米,口徑15.7厘米,底徑19厘米;底部書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書款。經中心專家目鑒,初步判斷為清代乾隆年間官窯器物。
隨後,中心檢測人員在EDX3600L儀器真空條件下對碗釉、胎取樣點作雙重檢測,得出:“送檢樣品胎、釉元素成分含量與18世紀(1701—1800年)中、晚期鬥彩瓷器數據符合較好,屬景德鎮窯産品。”的分析結果。
據中心呂志堅主任介紹,鬥彩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結合,以勾勒填充、點綴、渲染、覆蓋、拼湊等裝飾方法表現的彩瓷工藝。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為“成窯五彩”或“青花五彩”。明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但因製作工藝不成熟,所以多為小器,故民間有“成化鬥彩無大器”之説。清代雍、乾官窯也有不少精品堪與成化鬥彩媲美,而且出現了較大的器型。其中,雍正的鬥彩瓷器風格華貴,乾隆的鬥彩瓷器延續了清朝盛世時期的風格,圖案多以卷草團花為主。潘女士家的鬥彩描金纏枝花卉紋大罐,器形碩大卻保存良好,罐身紋飾繪畫精美細緻,是難得的精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潘女士告訴記者,其父親喜歡收藏,大罐是父親年輕時在外地收來的,自從昆明日報和雲南科技檢測中心合辦疑似文物檢測欄目後,父親每期必看從不落下。現在因老人年高行動不便,所以囑託自己來鑒定。老人説,自己年輕時親眼看到很多民間珍玩,因人們保護意識欠缺而損壞或流失,痛心而又無能為力。得知中華疑似文物甄別保護委員會雲南科技檢測中心開展甄別及保護工作,老人讓女兒轉達自己的祝福:“這是民間藏家的福音,希望加強疑似文物甄別保護力度,用科技手段讓更多民間珍寶得到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