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大型翡翠屏風《耕織圖》欣賞(圖)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30日 14:03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大型翡翠屏風《耕織圖》

大型翡翠屏風《耕織圖》局部

       由北京、上海、浙江等多地玉雕大師聯手,採用翡翠這種被譽為“硬玉之王”的材料,雕琢康熙《耕織圖》,在中國玉雕界是前無古人的創意之舉。

       46幅康熙《耕織圖》,是清康熙年代內廷畫師焦秉貞奉康熙帝之命,在南宋樓儔《耕織圖》的基礎上,重新繪製的精粹之作。其《耕圖》和《織圖》各23幅,將古代耕織的每一道工序繪現得活靈活現,筆墨纖毫之處盡現耕織人物之生動神態。“衣帛當思織女之寒,食粟當念農夫之苦”,當年康熙帝制畫並題詩,喻有“用以示子孫庶民,俾知粟食為艱,授衣匪易”之理,可以説,這就是大型翡翠屏風康熙《耕織圖》問世的現實意義。

       由我國著名玉雕師張建平、吳玉書主刀的《耕織圖》,採用立體浮雕的方法,在玉雕中巧妙地運用了紫翠、綠翠和白翠三種天然的翡翠基色,來表現《耕織圖》內在的意境,如《耕圖》中的浸種,農夫一家趁“溪頭夜雨足”,在晨曦中,將一籃筐一籃筐的稻種抱入柴屋前的溪流中,“筠籃浸成碧,嘉谷抽新萌”,綠色成了潺潺的溪流和新萌谷芽的主基調;又如,農夫耕田,耖地,耙土,在水田裏揚鞭驅牛,一畦畦綠色的水田“綠野暗春曉”;還有布秧、拔秧、插秧,一片綠色“渺渺翠毯齊”,農夫們新秧“拋擲不停手”,新插的綠秧整整齊齊,“左右無亂行”。

       將46幅康熙《耕織圖》合成為12幅玉雕畫面,要求翡翠屏風的硬玉雕琢必須是精細之作。玉雕師們費時8899個工時,以鬼斧神工般的刀法,將“農夫之苦、蠶婦之寒”以及“田間農舍,老叟婦幼”的生活表現得入細入微淋漓盡致。目前,這一國寶級的作品作為“國家大師藝術珍品”正在上海豫園的珠玉匯市繼續展出,並將作為正在建造的上海藝博園翡翠玉器博物館的典藏作品,供人們觀賞。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