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廣州博物館鎮館之寶:明石灣窯鰲魚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1日 17:2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羊城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石灣窯鰲魚,是明萬曆年間佛山霍韜祠堂的脊飾兩端的裝飾物,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為一級文物,是廣州博物館的鎮館寶物之一。

       文物分頭、身兩部分,接口處為子母口下巴著地,尾巴上翹,頭部似獅子,張口露齒,突眼彎角,身體渾圓,遍體魚鱗,通體施黃、綠、紫三色,色彩斑斕,有強烈的藝術效果。産地為佛山石灣窯,是明清嶺南地區著名的陶瓷窯口,産品自清中葉以來暢銷國內外,甚至東南亞的泰國、緬甸、越南、新加坡等國的廟宇建築,多采用石灣窯的瓦脊作建築裝飾。清代著名詩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一書中説“石灣之陶遍二廣,旁及海外之國。”這件明石灣窯鰲魚色彩漂亮,可與石灣窯生産的三彩器互相印證,可考證是石灣窯早期的器物,對研究石灣窯明代生産情況,乃至嶺南建築文化都有重要的意義。

       鰲魚,中國古代神話認為是龍的九子之一,可趨祥辟邪。相傳共工氏頭撞不週山後,一根天柱斷了,另外三根也已毀壞,女媧擔心天會坍下來,趕緊抓住了一條大鰲魚,砍下它的四條腿,墩在地的四角上,化作四條天柱,把天頂著,這就是鰲魚頂天負地的傳説。我國一些地區還有“鰲魚轉側”的傳説,説是大地是由一條大鰲魚頂著,時間一長,鰲魚想翻身了,一動就會引起大地顫抖,於是發生了地震。歷史的發展中,我國還發展出鰲魚負山、龍伯釣鰲、獨佔鰲頭等神話傳説和成語故事,現在的番禺沙灣民間還有以鰲魚為道具的舞蹈鰲魚舞,體現踴躍向上的精神。足見鰲魚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的影響。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