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4日 15:1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陳新民的過往人生曲折坎坷。兒時養父故世,他隨養母改嫁,過著沒有什麼家庭溫暖的童年,自幼便缺失了父母之愛。在沒有親情血緣支撐的家庭,陳新民卻幸運地感受到了濃郁的書香氣息。自小,陳新民便表現出對古詩文的濃厚興趣。而他本身也非常珍惜與知識、文化親近的機會。8歲習字,首選楷書。歐陽詢、黃自元的書帖成為首選臨摹本。小小年紀的陳新民自學自悟,勤奮自律,益自激勵,刻苦鑽研。而唯一的老師也只是王羲之等名家的書法碑帖。刻苦研習的過程枯燥乏味,當時尚是少年的陳新民卻以之為樂,享受和感悟著書法帶給他的樂趣。
經歷少年的刻苦、青年的執著,進入成熟中年,此時再提陳新民又不得不説起他的篆刻。研究鄧散木的《篆刻學》,專攻齊白石的衝刀法,研習吳昌碩的篆刻精髓,看陳新民的篆刻,平穩從容,並無逞強叫囂之氣。細細品味,更覺穩中求險,拙中有奇,令人回味無窮。1986年12月2日是讓陳新民銘記在心的日子。這一天,他為時任國家主席李先念親筆題詞的“寶鋼長江引水工程落成紀念”鐫刻題詞和碑文。談及此事,陳新民引以為榮。從設計、排版、校樣、放大、刀法制定、鐫刻,曆盡數日,幾經反復,還專門趕赴山東曲阜、西安碑林實地考察當地的碑刻藝術,前後歷時9個半月,終於完成了此項碑文鐫刻。
行家評論:陳新民將傳統的篆刻藝術技法運用於陶刻藝術之中,刀法功底厚實,篆刻意韻純樸,線條遒勁流暢,體現出白紙上無法表現的金石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