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核雕 盈寸之間的真功夫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1日 16:05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北京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

       核雕,是以桃核、橄欖核等水果之核為原料進行雕刻、加工的藝術。藝人充分利用果核的形狀、紋理、質地,隨形就賦,精心佈局,進行浮雕、鏤雕、圓雕等多種手法的造型。由於果核小不盈握、質地堅硬,雕刻難度很大,沒有一定的功力和經驗很難在這種小“核”上施展技藝。

       核雕的最早記載可見於宋朝中期,明朝時期這門民間藝術盛行,當時的平民百姓,達官貴人甚至皇親國戚都鍾情核雕,宮裏有專門的核雕高手雕刻桃核作為項鏈墜和衣飾物,而民間核雕多以穿孔係挂在身上作為“辟邪”,也有製成佩件、扇墜、串珠等為文人清玩。

       在核雕技藝中,尤以蘇州核雕歷史悠久,技藝精湛。明代文學家魏學洢的散文《核舟記》記述了明天啟年間常熟王叔遠在不滿一寸長的桃核上雕刻出《東坡遊赤壁》的場景,被驚讚為“靈怪之材”。清代乾隆初年,蘇州微雕藝人杜士元同樣用桃核雕刻了《東坡遊赤壁》,他在小船上增雕了船工,被當時稱為“鬼工”。

       蘇州光福古鎮的舟山村是近代核雕的發源地。舟山核雕,主要以橄欖果核為材料,橄欖核來自廣東一帶的“烏杭”品種,質地硬而細膩。蘇州舟山核雕工藝精巧,作品造型活潑,立體感強;線條明晰,人物有神,風格細膩,以“精、細、雅”令人稱奇,其核雕技巧以浮雕、圓雕和透雕為主,外形基本保持果核的原樣,有珠串式、墜件式和擺件式三個系列,題材主要有吉祥如意系列、神仙人物系列、民間民俗故事系列和山水園林系列。

       400年前一篇《核舟記》的美文,讓後世許多人知曉了這門偉大的“雕蟲小技”。《虞初新志》收錄明晚期魏學洢撰寫的這篇短文《核舟記》,許多人在中學課本上讀過此文。文章描述明代蘇州常熟藝人王毅,于小小橄欖核上雕刻東坡赤壁,技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令作者生發“技亦靈怪矣哉”之嘆。

       由描述可知,到明中晚期,核雕技藝已經頗高,魏學洢大概無法想象,四百年後之今天,橄欖核雕一片興盛,遍地開花。如今,核雕玩家,遍佈神州大地,藏核者不厭其多,不厭其精,京城文玩大小藏家不少人腕上戴串核雕撫摩把玩,熱衷此道。

       至於光福舟山村的核雕基因血脈,可溯至1930年前後,吳縣香山舟山村牙雕藝人殷根福,轉攻橄欖核雕。他的十八羅漢頭像核雕手串,拿到上海老城隍廟永興齋出售,旋即售出。從此,殷家開始了世代的核雕路。

       舊時手藝人總是先將技藝傳給兒女,殷根福兒子殷榮生、女兒殷雪蕓,還有個徒弟須吟笙傳承了殷家核雕血脈。民國時期戰亂頻仍,核雕也日趨式微。上世紀七十年代,殷家傳人殷雪蕓被請到蘇州工藝美術廠,後轉入工藝美術研究所致力於核雕傳承,培養董蘭生等七名藝徒。

       也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舟山村成立核雕廠,其影響開始輻射,越來越多的舟山村人操刀雕核。隨著核雕市場的興起,一些舟山人農閒時開始做核雕以貼補家用。

       近十年左右收藏市場大熱,橄欖核雕更以其可把玩、可裝飾的特性大行其道。走進舟山村,墻面上處處可見 “核雕”、“內有核雕”、“某某工作室”之類的字樣,這裡是目前國內各路核雕藏家不可不來的朝拜之地。舟山村的核雕工作室分兩種,一是核雕城,類似倉庫,裏面隔成一小間一小間,每間都是小型核雕工作室。舟山的核雕城不少,分A、B、C、D等多個房子多個區域,舟山村有殷派核雕多年來打下的根基和底蘊,有蘇派手藝人的勤勞和智慧,更有大師高手暗中較量技藝。而買家在舟山村最享受的是在村落裏一手拿貨,這些技藝高超的村民們常年面對一案,一核一刀,幾分淳樸,幾分厚道,又幾分精明,不急不火,那性情,就像他們和你我手中那耐人尋味的一粒粒小小的古靈精怪的核雕。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