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唐代樂舞人物紋白玉帶銙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6日 16:2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大唐西市博物館藏有一組精美的唐樂舞人物紋白玉帶銙,共計10件。帶扣是銅鎏金,長11.6厘米、寬5.8厘米,上鏨刻寶相花和卷草紋。玉帶板共計九事:銙長4.7厘米、寬4.4厘米,有4件;刓底徑長4.5厘米、高3.4厘米,有4件;鉈尾有1件。銙就是革帶上的帶板,形制上有圓、有方,圓的被稱為“刓(wn)”,方的稱作“銙”或“胯”。一副帶銙中還有長方形的&&,被稱“鉈(t岬)尾”;還有穿係的帶扣,稱作“玦(ju岢)”;皮革做帶的基底,又稱作“鞓(t岥ng)”。

       中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當時的腰帶文化裏糅合了很多北方草原民族的文化元素,特別是吸收了早期草原民族使用的金屬&&那種平板的形制,並把它變成一種佩戴禮儀制度。歷代的車服制度裏對腰帶制度都有著明文規定,記載最全的是《唐史》,對不同等級的官員所佩戴的帶銙的數量和材質有嚴格的規定:“紫為三品之服,金玉帶銙十三;緋為四品之服,金帶銙十一;淺緋為五品之服,金帶銙十;深綠為六品之服,淺綠為七品之服,皆銀帶銙九;深青為八品之服,淺青為九品之服,皆鍮石帶銙八;黃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銅鐵帶銙七。”腰帶上的裝飾物材料越珍貴、飾紋越豐富,數量越多,越能代表人的權力、地位和財富。帶銙還是皇帝獎掖臣子的重要物品,隋文帝楊堅賜大將楊素“以萬釘寶帶”;唐太宗李世民拿金子做成“笏頭帶”,賞賜輔臣。笏頭,指的是鉈尾,腰帶紮好,鉈尾自然下垂,表示“順下”的意思。

       該帶銙,玉質潔白,晶瑩溫潤,是用上好的和田羊脂玉精製而成,每件帶板上以淺浮雕與陰線刻手法刻飾不同的披帛樂舞人物,有伎樂和舞蹈人物兩類。伎樂分持:達卜鼓、排簫、琵琶、拍板、笛、笙、豎箜篌、羯鼓等;鉈尾刻飾的舞蹈人物,雙手高舉,腳踏橢圓形舞毯,正在熱烈舞蹈,這是唐代所流行的著名西域舞蹈“胡騰舞”的真實寫照,讓人美不勝收。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