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畫從印入 印從畫出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5日 14:4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華奎,蜀中人士,當代肖形印名家、知名書畫瓷藝家、兒童美術教育家。以下是他創作的一組辛亥人物的肖像印。
 
       肖形印,又稱圖形印,是中國印章史上的一枝奇葩。古文字學家于省吾《雙劍誃古器物圖錄》著錄的安陽出土的三件銅璽,指出其形象接近銅器圖徽。從目前所見璽印資料來看,筆者認為這種介於璽文和圖像之間的圖徽很可能是肖形印的初始形態。吳甌在《歷代圖形印吉語印印風》中闡述:“從發現的資料看,最早的肖形印當屬安陽出土的三方銅璽,它們極可能是商代的遺物。由於我國早期文字本身在相當程度上具有圖像意味,因此這三方印章既可視作早期的文字印章,也可視為最早的肖形印。”晚清以降,肖形印才進入篆刻家的藝術視野。隨著20世紀80年代初書法篆刻熱的持續發展至今,肖形印也相應得到得到繁滎和發展,但仍屬於印學領域中的冷門,涉足於此者不多,有成就者更是鳳毛麟角。
 
       肖形印的審美創作空間十分廣闊,可謂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她既可以圖畫的形式入印,也可以圖畫、文字並存的形式出現,還可以抽象化的圖案形式出現,其表現形態極其生動豐富。肖形印的內容可以是上古神話、圖騰,亦可以是我國儒道釋文化中的故事傳説。特別是我國民間盛行的12生肖文化、漢魏六朝佛像造像、漢畫像石、漢畫像磚、圖像瓦當、古今人物肖像等所能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內容,已成為當下肖形印創作的主流形態。肖形印兼容了中國繪畫、書法、篆刻諸多獨立藝術門類的審美特徵,與中國古代宗教、哲學、美學等方面內涵有著緊密的聯絡,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應運前景。然而,要創作出高水平的肖形印,對作者本身的藝術綜合素養要求就更高了。筆者認為,如果説:“書從印入,印從書出。”是篆刻創作的主旨,那麼,“畫從印入,印從畫出。”則是肖形印創作的靈魂。由此看來,印外求印,厚積“印外”功夫是關鍵,此乃“印道”也;“印內”功夫是核心,是為“印技”也。“技進乎道也”!是印學的最高境界,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然而,縱觀現當代肖形印創作生態環境中,來楚生(1903—1975)毫無疑問是肖形印藝術領域中取得劃時代成就和集大成者。而當代的華奎先生詩書畫印皆能,尤精於肖形印創作,數十年間已創作肖形印逾千方,近年又到景德鎮刻成陶瓷肖形印近百方,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已成氣候,堪稱當代肖形印創作高手。
 
       邊款歷來是印刻的重要組成部分,印章的邊款猶如袖珍書法碑刻,優秀的邊款也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從這幾方辛亥人物肖形印的邊款也可看出 華奎 先生確實是下過一番苦功。秋瑾、熊成基、楊虎城三方邊款當是傳統的一刀一刻、單刀衝刀並輔以短切刀而成,而于右任邊款顯然是雙刀刻成,刀法穩健而不失凝重。從邊款書體上看略帶章草意味,有著鮮明的個人特色,格調高估,值得稱道。
 
       具有30多年篆刻和詩書畫創作實踐經驗的華奎先生,對於篆刻尤其是肖形印創作來説,自然輕車熟路,信手從容。具體從他的這一組辛亥人物肖像印來看,可謂神形兼備、刀筆混融、遊刃有餘。這裡我想起了齊白石當年曾説過一句論畫名言:“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筆者以為此言比較適合肖形印的創作,因為“意象”是表達肖形印的審美旨趣。但並不一定適合於作為肖形印分支的肖像印的創作,肖像印追求的是強烈的視覺感官效果,第一要素是作者所刻畫表現出的人物神態要達到“具象”的效果,顯然,“像不像”便是衡量一方肖像印成敗與否的重要標準。試想,如果你刻一方知名度很高的毛澤東或者魯迅等名人的肖像印,其人物神態“像不像”,首先就會被讀者先入為主地進行客觀主體評價;當然,既是印章藝術,就還得有印味,也就是金石味,如果沒有金石韻味,一味求像,即使刻得再好也會淪為工匠之技,算不上肖形印藝術作品。(本台特約評論員彭一超)

秋瑾 歷史照

秋瑾(附邊款)3.9x3.9x5.6cm 華奎治印


       秋瑾

       把華奎先生的這組辛亥人物肖像印的印蛻拿出來,擺在桌面上讓家人品評、辨認,卻只有“鑒湖女俠”——秋瑾(1875-1907)這方肖像印能被一眼認出,因其符號化的女性頭部發髻和束身服飾是其主要形象特徵。其餘4人卻沒被認出,這也説明知名度高的歷史人物更容易被受眾喜聞樂見,創作難度也大一些。如同盟會成員、“標準草書”創始人、長期擔任國民政府審計院長和監察院長的“美髯公”——于右任(1879-1964)肖像印,則生動地刻畫了其特徵明顯的光禿圓渾的頭部、堅挺的鼻梁和飄然若仙的白鬚,一般搞書法的朋友,一眼也能認出。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