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人形壺與茶聖陸羽情結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6日 10:2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青白釉瓷人形壺

青白瓷仙人吹笙壺

       “近水樓臺先得月”,筆者對這句話深有體會。我縣與懷寧、宿松兩縣均屬安慶市管轄的兄弟縣,相距咫尺,常有往來,特別是文博工作的交流活動,更為頻繁,三個博物館之間所收藏的文物精品,相互間自然得天獨厚地有享受先睹為快之優先權。因此前些年懷寧、宿松兩縣出土的宋代人形壺,幾乎成了我們的老朋友了,而且還有一種相認更相知之感。這裡簡單地介紹兩件:

       一件為青白釉瓷人形壺,係1971年懷寧縣雷埠鄉宋墓出土,通高22.2厘米,質地青白釉,壺的造型呈站立人形,頭束冠,冠頂為壺囗,兩耳下垂,嘴下有鬍鬚,面目端莊,身著長袍,大襟廣袖,軀幹為圓筒形壺身,雙手捧一管狀物于胸前,作為壺流,背部為雙條曲柄。

       另一件為青白瓷仙人吹笙壺,係1994年宿松縣北宋天聖四年(1026)墓葬出土,質地青白釉,通高19.3厘米,壺身呈人站立狀,頭束冠,冠頂為壺口,眉清目秀,文人形象,身著長袍,軀幹為圓筒形壺身,雙手捧笙于胸前,口銜笙管,作正在吹奏狀,笙作流口,背部有雙條把手。

       以上兩件人形執壺,造型設計構思精巧,製作工藝精細,人物形象富有宗教之韻味,刻畫線條準確,惟妙惟肖,生動無比,顯示了宋代制瓷和雕塑的高超水平,堪稱文物珍品,令人看了不禁拍案叫絕。均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至於人形壺造型的淵源,筆者想從兩個方面去溯源,或許幫助我們找到答案。據考證,人形壺這種形制的器物,早在新石器時代陶器中就已出現,前些年青海柳灣遺址出土一件馬家窯文化貼塑裸人陶壺及甘肅玉門火燒溝遺址出土一件彩陶人形壺,而且這些人形裝飾都帶有先民們濃重的神靈崇拜和原始宗教的意味,故以後人形壺很可能受到這一影響,也未可知,這是其一。其二,嗣後進入唐代才開始出現人形瓷壺,宋代更為發展,大家知道,我國茶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到了唐代,由於國勢昌盛,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人才輩出,飲茶習俗更是蔚然成風。與此應運而生的著名“茶聖”陸羽就是這個時期研究茶文化的傑出代表。陸羽(737-804)字鴻漸,唐代學者,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並以著《茶經》聞名於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正如《新唐書陸羽傳》雲:“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故後世人稱《茶經》為“茶葉百科全書”、“茶葉文化寶庫”,“世界茶葉經典”。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有“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約事春茶。”之詩句,可見對陸羽崇尚至極。既然陸羽為後世尊稱為“茶聖”“茶神”“茶仙”,到了唐宋時期,制瓷工業大為發達。自然而然也會潛移默化地將它移植到瓷器製作上來,因而宋代人形壺的出現,也就不足為怪了。

       總之,宋代人形瓷壺的出現,決不會是空穴來風,應是與我國茶文化有著血肉的淵源關係,同樣也可以這樣説,它與“茶神”陸羽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人形壺作為一種茶具,造型的奇特,製作的精緻,對飲茶來説,好比是錦上添花,尋味無窮。可以想象:當你擁有一把精美茶壺,沏上一壺新茶倒入杯中,那一縷縷熱氣裹著清香,繚繞不散時,一種閒適、寧靜、清悠之感,能不油然而生嗎!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