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明銅鎏金掐絲琺瑯鑲玉方鼎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5日 16:29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此件藏品,長48厘米,高55厘米,寬31厘米。立耳,飾有“壽”字,鼎有蓋,紋樣精細、流美,有青、藍、硃、金諸色。鼎腹四週各嵌有羊脂白玉,沁色溫潤、晶瑩。腹面飾海波紋、芝紋、蓮枝紋、雲紋等,五彩繽紛,繁密富麗。數十隻蝙蝠翩飛其間,姿態各異,寓意“福到”。腹下四足,堅實有力。原配黃花梨底座,材質名貴,暗紅透亮。可見此鼎出自貴胄之家,收藏價值不菲。此鼎工藝融描畫、鑲嵌、鎏金于一體,整體造型雄奇端莊,古樸渾厚。經五六百年歲月滄桑,保存完好,實屬不易。

       夏、商、週三代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青銅時代,用紅銅、錫、鉛的合金鑄造的青銅藝術,其器形、紋飾、銘文書法和裝飾藝術,不僅具有生活實用價值,而且具有陳設欣賞的藝術價值,它對於今人了解當時的等級制度、文明方式、生産規模、生活狀態有著異乎尋常的重要作用。有專家評論:夏、商、週三代的歷史是寫在青銅器上的。這是十分形象的中肯見解。三代名器有司母戊方鼎、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禹鼎等,分別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中國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堪稱價值連城的國寶級文物。

       至公元前三世紀,周王朝分崩離析,戰國七雄並起,青銅器不再為少數人所專有,而成為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了,魏、晉、南北朝、唐宋、明清都大量使用銅器,紫銅、黃銅的使用,更為銅器製作拓展了形式多樣、工藝精緻的空間。掐絲琺瑯器至明代初期已相當成熟。明景泰年(1450—1457年)間尤得皇帝青睞,下旨將宮中許多御用器具都改用掐絲琺瑯銅器,製作時先要用紫銅制胎,再用扁細的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後用各種色彩的琺瑯釉料鑲嵌填充,在完成後反復燒結,磨光鍍金。製作工藝之繁複,技術含量之高,足以令今人嘖嘖稱奇。這件明代掐絲琺瑯嵌玉銅鼎,是一件流傳有緒的宮用精品,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工藝水平,凝結了能工巧匠的創造性勞動,欣賞之餘,能不感慨萬千?!

打印】【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 責任編輯:鄧莫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