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銅鼓之美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16:3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海南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銅鼓拓片

       銅鼓自産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是用銅以及少量錫、鉛、鋅等融合鑄造而成的,在不同時期扮演著諸如炊具、樂器、神器等不同的角色,它是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延續著古人世代相傳的審美意識,是中華文明中極富傳奇色彩的民族歷史文化遺産。

       銅鼓千千面,面面皆不同。作為一種青銅重器,銅鼓因形體巨大,而鮮見於民間收藏,而隨著收藏日益升溫,銅鼓逐漸開始被各路藏家所重視。目前已知海南出土銅鼓中,以昌江黎族自治縣十月田鎮出土的漢代北流型銅鼓為體積最大者,現藏于海南省博物館。此外,博物館還入藏兩面臨高縣出土的漢代北流型銅鼓,體積稍小。

       美在太陽紋

       銅鼓之美,美在鼓面紋飾。不少銅鼓收藏者,採用拓片的方式,集千面銅鼓成冊,用作欣賞,研究銅鼓發展歷程。

       在海南省博物館,昌江出土的漢代銅鼓,面徑達100厘米,腰圍達270厘米,置於獨立展櫃中。仔細觀察銅鼓,可見鼓面鑄四隻立蛙,蛙身長3.7厘米,高2厘米,三隻呈逆時針站立,一隻為順時針站立,使鼓面富於變幻,立體感增強。該銅鼓的鼓面正中鑄八芒太陽紋,從圓心向外,鑄多圈弦紋,構成暈圈。相鄰展櫃中的臨高出土漢代北流型銅鼓,同樣具有太陽紋飾。這種由光體和光芒構成的太陽紋是最早出現于銅鼓上的最基本的裝飾紋樣,是鼓面裝飾中最重要、最醒目的圖案,也是唯一貫穿于銅鼓歷史始終的紋樣。太陽紋原本是銅鼓澆鑄口留下的殘痕,經反復打磨修飾成為一個圓餅形的突出體,少數民族先民對其進行藝術化的處理,並結合太陽崇拜,最終形成了太陽紋的基本概念與內涵。有學者認為,太陽紋不僅是銅鼓所有紋飾的中心和重心,也是銅鼓作為樂器、禮器和權力重器的最具崇拜、信仰和文化意義的標誌。太陽紋的設計是銅鼓工藝家的第一步工作,任何銅鼓形制上的變化,必先導致太陽紋的改變,太陽紋佔據鼓面主導,其他紋飾只不過是表達對太陽紋的自然崇拜罷了。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同1980年在中國古代銅鼓學術討論會上以標準器出土地名將銅鼓分為八個類型的分法,即萬家壩型、石寨山型、冷水衝型、遵義型、麻江型、北流型、靈山型、西盟型。八大類型銅鼓的總體特徵是通體皆銅,平面曲腰,一頭有面,中空無底,側附四耳,形態優美,紋飾變幻。

複製鏈結】【轉發郵件】【一鍵分享   i貼吧  新浪微博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