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11:10
一位良渚先民的不完全菜單
在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稻米已經成為主食之一。
當時的人們不僅種植稻穀,而且收成很好,大量稻穀被存儲下來。莫角山宮殿遺址東側出土了約3萬斤的炭化稻穀,南部的池中寺遺址出土了約30多萬斤的炭化稻穀。
良渚博物院一展廳展示的現代稻米(左)與5000年前的炭化稻米(右)
在良渚古城遠郊的茅山遺址,有一處大型稻田遺址,呈長方形,有田埂,有灌溉水渠,和現代稻田種植模式類似。
翻耕工具石犁、收割工具石鐮、挖溝工具斜把破土器……這些專業的工具的使用,使耕地的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先民們為了種更多稻穀,不斷改良技術,將單體的三角形石犁改造成分體式石犁,用小犁頭與左、右犁翼三件組成大型的工具。這樣的改變擴大了單次的翻耕面積,部件的更換也更方便。
石犁的使用,標誌著農業已從原始的耜耕階段進入犁耕稻作階段。
5000多年前的良渚先民還人工栽培了桃子、杏、菱角等植物。豐富的動、植物種類展現了先民們生産方式的多樣性,飲食結構的多元化,解決了所有人的溫飽問題,這就像給文明建造了一個堅實的基石,讓它可以不斷成長和壯大。良渚文化是生長在濕地裏的一個特別的古文化,以種植水稻為基礎,這在世界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