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良與M豆説良渚(一):良渚文化是如何發展而來的?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3月11日 15:18
央視網 | 2024年03月11日 15:18
正在加載

良渚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距今約5000年前。這是一支分佈于長江下游環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以精美的玉器和黑陶而著名。

距今12000—4000年間,太湖的形成與氣候、地理環境的變遷,對人類文明的産生有著巨大的影響。

1、距今7000年前的馬家浜文化時期:栽培水稻,用釜煮食物,製作玉玦。

2、距今6000年前的崧澤文化時期:遺址數量增加,用鼎炊煮,以玉璜裝飾。

3、距今5000年前後的良渚文化時期:遺址數量暴漲,出現了不同等級的聚落,農業與手工業趨向專業化與精細化發展,形成成套的玉禮制。

4、距今4300年前後錢山漾文化與廣富林文化時期:既保留了一些良渚文化元素,又吸收與融入了其他文化的元素,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新文化。

距今5500年前的一次降溫,使全球氣溫由暖濕變為幹涼。先民們開始向平原低地遷徙,農業逐漸成為人們賴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生産模式。

距今5000年前後,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到了中國長江下游的環太湖流域(今天的浙江、江蘇、上海一帶)。隨著人口增長,聚落擴張,以水稻種植為主的農業迅速發展,並成為當地主要經濟基礎。

造水壩、築土臺、種水稻、建城市,先民們有組織、有分工,隨之出現社會等級分化,並形成了共同信仰——因此,良渚文化進入到了文明階段,具備了早期國家的形態。

在距今大約4300年前後,良渚古城因洪水氾濫而消亡,但它創造的文明元素融入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歷史發展進程,實證了中華5000多年的文明史。

接下來的“良渚科普”系列,將從稻作農業、陶器、木作、紡織、刻畫符號與原始文字、玉器、神徽、玉琮、良渚遺址、水利系統等方面,全方位介紹良渚文化這一中國文化瑰寶、世界文化遺産。

編輯:劉夢迪 責任編輯:鄧莫南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