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看“最初的中國”

來源:央視網 | 2024年01月08日 12:33
央視網 | 2024年01月08日 12:33
正在加載

世界上最早的觀象臺、空前龐大的城址、氣勢恢宏的宮墻......都源自於一片古老的都城遺址——陶寺遺址。

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襄汾縣,其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之一,更是早期中國的典型代表。

那麼,陶寺遺址是否真的是“最初的中國”呢?

為揭開陶寺遺址神秘面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再啟新程,繼良渚、殷墟、石峁,三星堆遺址後,重磅推出“何以文明”陶寺遺址大展,帶領用戶沉浸式地感受“最初中國”——陶寺遺址的魅力。

陶寺遺址對於中華文明探源意義重大。其擁有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史前時期夯土建築基址之一,具備雙城制結構,遺址分佈有宮殿區、大型禮制建築、手工業區、王陵區、倉儲區、普通居民區等,功能齊備。

陶寺遺址 | 來源於光明日報

陶寺遺址 | 來源於光明日報

在陶寺遺址隨葬品中,還發現了大量表明社會地位和身份的禮器,以及代表禮儀制度的儀仗器物等。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器物是一件彩繪蟠龍陶盤。

陶寺遺址出土的龍盤

陶寺遺址出土的龍盤

1980年,在M3016大墓中,考古學者們發現了一個陶盤,盤子的中心,栩栩如生地彩繪著一條盤龍。  

陶寺盤龍造型十分接近後代夏商周及後世之龍,因此,陶寺龍也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龍。

此外,2003年,考古人員在陶寺遺址還發現了觀象臺。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和天文學家初步得出的結論,陶寺觀象臺形成于約4100年前,是目前考古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觀象臺,可通過日出的位置判斷出一年中的20個節氣。

陶寺遺址觀象臺 | 來源於新華社

陶寺遺址觀象臺 | 來源於新華社

陶寺遺址還出土了彌足珍貴的文字。

陶寺遺址中期,一座中型貴族墓中隨葬的骨耜上契刻“辰”字,表明墓主的職官為農官。另外,在陶寺遺址,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一個扁壺上用硃砂書寫的文字,被稱為“朱書文字”。

在陶寺遺址,“禮樂文明”初步形成。

在陶寺遺址中共出土了20多件樂器,包括鼉(tuo)鼓、土鼓、特磬、陶鈴、銅鈴、口弦琴等。鼉鼓和特磬組合是迄今為止所知同類樂器中最早的。其中的銅鈴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金屬樂器,這也證實陶寺遺址時期開始呈現禮樂文明的雛形。

為實證這個四千多年前的地中之國,梳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家國一體的歷史發展脈絡,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博”數字文化藝術博物館以創新技術館再現“最初中國”的浩浩湯湯。

通過復原觀象臺、手工業作坊區、宮城南東門、宮殿區四大遺址點,讓用戶于指尖方寸感受陶寺遺址真實風貌與陶寺先民生活勞作的場面。在復原的陶寺遺址中,用戶可以化身時空旅行者,在復原的遺址場景內自由穿梭,完成各場景轉換。

與此同時,在不同場景中,用戶可參與“祭司之女”NPC(“央博”數字平臺復原的陶寺遺址先民形象)對話,並完成尋找復原的陶寺遺址文物(圭表、銅齒輪形器、彩繪蟠龍盤等)任務。

一個又一個謎團亟待您的解答!“央博”邀您親身體驗“最初中國”,與先民開啟一場探尋中華文明之源的對話!

編輯:張金夢 責任編輯:鄧莫南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