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禹舜委員:加強美術在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中的作用

來源:雅昌藝術網 | 2017年03月08日 16:51
雅昌藝術網 | 2017年03月08日 16:51
正在加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漫長的文明進程和演變中逐步沉澱下來的包括思想、習慣、價值等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氣質風骨和民族精神,其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是中華民族的標識,也是中華兒女實現民族文化身份認同和文化自信的源頭與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中國美術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和表達中國文化精神的最形象、最有審美感染力的載體。因此,有必要在持續深入發掘、探究和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以融入時代、人民和生活的豐富的視覺表現形式,充分發揮美術的審美教育和社會服務功能,加強美術在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一、 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近些年,無論從政策引導還是從社會各層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現代價值的重視程度都在逐年提升,“國學熱”的升溫,傳統文化教育的加強,傳統工藝的振興,“工匠精神”的倡導,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中華文明美術創作和“一帶一路”國際美術創作等工程的實施,文博單位的相應舉措,等等。都為構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體系發揮了特定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也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有高原,缺高峰”。兼顧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文化底蘊深厚,形式新穎獨到,能夠立足於傳統和中國,著眼于當代和世界的,真正撼動人心,有筋骨、有溫度、有道德,能夠引領人、鼓舞人、撫慰人的精品力作還不夠多,尚不足以與我們的時代相匹配。

(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題材的自發創作原動力不足,簡單化圖解多於深刻和創造性的表達。

(三)各層次教育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投入和重視不足或教育教學安排不夠科學合理,包括很多藝術家在內的國民整體傳統文化素養偏低。

(四)很多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和精神與時代、生活脫節,傳統文化元素未充分融入滲透在人們的衣食住行之中。青年人往往對西方文化更覺好奇、親近,而對中華傳統文化感到陌生甚至漠視。

二、 造成這些問題的部分因素

(一)歷史原因

一段時期以來,我們對中華傳統文化過於忽視和漠視,尤其是五四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不僅對中國傳統文化本身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而且顛覆了幾代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識,造成了文化傳承的斷層。

(二)社會原因

西方文化思潮的影響和市場大潮的衝擊,形成了社會多元化的價值觀。外來文化利用商品消費的方式獲取文化認同,通過市場運行機制,將價值觀念、思維模式、生活方式等不斷滲透至我國,造成國人對西方文化的盲目追求和崇拜,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疏離與陌生。藝術家的創作也受到西化影響以及經濟利益的驅動和生存壓力的擠壓。

(三)教育因素

一方面由於歷史原因,一方面由於多年來應試教育、實用功利教育目標的影響,從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相對匱乏,造成了整體國民傳統文化素養偏低,並且,也造成了當前的傳統文化課程設置、優秀師資、合適的教材、教學方法等方面問題突出。我國的高等教育尚未確立體現民族自主性和民族文化佔主體地位的文化模式。另外,對家庭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的重視和投入不足,也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家長本身傳統文化知識缺乏,並且也忽略了自身對子女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四)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和有效利用還不夠成熟

由於文化傳承的斷層和經驗的缺乏,在新的時代語境下,傳統文化很容易與現實生活脫節,而最有效的傳承,就是將其活化,融入到時代生活中,對傳統文化資源的現代轉化和有效利用還需要我們持續加大投入,補很多的課。

三、 為加強美術在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我建議:

(一)通過展覽、項目、課題的方式,鼓勵表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美術創作。把“充實而有光輝”和當代視閾的創造性表達,把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統一作為思想內容方面的重要評價標準。創新展覽和成果展示方式,增強體驗和沉浸感,加強與觀眾的互動。

(二)在學前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家庭教育和公共教育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培育良好的文化土壤和氛圍,提高包含藝術家在內的整體國民傳統文化素養。教育中強調知行合一,注重人文藝術、生活經驗的學習和積累,使學生的習得最終落實到人生:全人的養成、愛國的熱誠、生命之道和美的情懷。

(三)通過多渠道、有感召力的媒體宣傳,公益廣告,講座、論壇,公共藝術環境的營造,LOGO設計,重大節慶或文化藝術體驗活動和豐富的藝術衍生品,比如包含中國美術圖案或元素的各類生活用品、服裝服飾等,使傳統文化元素以可視可感的美的形式,滲透到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並在生活中倡導具有一定意義的儀式感,但要避免形式主義。

(四)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傳承本民族文化的有益經驗,吸收現代科技成果,尋求符合時代審美的、能將抽象的思想觀念形象化的美術形式,形成新的文化符號,借助電影、動漫、遊戲、舞臺設計、工藝品、互聯網等其他藝術傳播途徑,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效果。鼓勵跨界融合,加強美術在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編輯:韓丹 責任編輯:
點擊收起全文
掃一掃 分享到微信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