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愛樂之都

金色大廳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17日 11:22

  “金色大廳”在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廈內,于1870年建成。它的設計師是丹麥出生的特利菲爾 漢森。他不僅考慮到協會大廈在外觀上與帝國大道上其他古典建築風格相一致,而且在內部具體廳、室細節的處理上有意突出了美學與聲學效果的和諧統一,特別是在“金色大廳”的裝潢佈局上,充分體現了漢森卓越的建築設計功力。維也納的專家們在協會大廈建成125週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

  “金色大廳”的屋頂為平頂鑲板,兩側有樓廳和音樂女神的雕像。這些具有美

  學意義的裝飾物使原本直接撞擊到墻壁上的樂音有延長和疏緩的作用。“金色大廳”的木質地板和墻壁就像是小提琴的共鳴箱一樣,使樂隊演奏的聲音在廳內振動和迴旋,餘音裊裊...... “金色大廳”獨一無二,稱得上是世界上音響效果最出色的音樂廳。

  每年新年音樂會的芭蕾伴舞表演的地點都是人們精心挑選的,這得意于維也納有許多風景如畫的建築和富麗堂皇的宮殿。雖然整個音樂會芭蕾表演所佔的分量不大,但是,從舞美設計、編舞到每一位舞蹈演員都在全力以赴。這些一流的舞蹈表演豐富了人們的視覺享受,並與場景、音樂演奏形成一個活動的立體空間,成為施氏音樂作品最好的註釋。回顧多次重復創作歷年必演的曲目《藍色多瑙河》的芭蕾伴舞時,總可以感受到維也納的舞蹈藝術家們標新立異的風格,和對這首被視為奧地利“第二國歌”不朽音樂作品內涵準確的把握。

  現代電視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也使芭蕾舞蹈表演更加傳神。在舞蹈表演的各個演出地點內,電視工作者細緻佈置攝像機的位置,並同設在主會場“金色大廳”內的電視直播訊道相連接,這就是所稱的“雙向傳播”。電視工作者通過多機位、多角度的畫面變動,營造出一種清新高雅的藝術情調,猶如一幅幅色彩絢麗的油畫,融入“金色大廳”優美的音樂中。

  如今,收聽和收看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聽眾和觀眾遍佈亞洲、非洲、歐洲和北美洲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然,每年的這一天也是世界各地電視工作者最為“忙碌的假日”。

  奧地利廣播公司技術總監通特先生在孩提時代就是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團員。他説這個合唱團還不定期地參加新年音樂會的演出工作,平日還要錄製大量的合唱作品,並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孩子們在專門的學校裏學習,接受嚴格的素質教育和多方面的藝術熏陶。通特先生至今不忘在學校的那段美好時光,他已經在奧地利廣播公司的主控機房度過了三十多個新年。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已經成為奧地利音樂文化的一個象徵了。每年除了收看電視轉播外,仍有大量的遊客涌入維也納,希望能親耳聆聽維也納愛樂樂團的精彩表演。然而,只能容納千余人的“金色大廳”無法滿足所有音樂愛好者的要求。於是,維也納市政府專門在音樂之友協會廳堂內外安放了多臺電視監視器,供那些正在工作或服務的人員觀看和欣賞。在維也納的街頭架設起的超大電視屏幕,使在樂聲中翩翩起舞的人們能同步感受到“金色大廳”內回蕩著的旋律......

  指揮家布魯諾瓦爾特永遠都忘不了在1897 年他第一次在“金色大廳”內指揮音樂會的感受。他為建築師卓越的設計而驚嘆,為理解和熱愛音樂的觀眾們的情緒所感動,他瞬間頓悟出是什麼使音樂在這裡變得如此悅耳動聽。在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誕生後的半個多世紀裏,在輕鬆歡快的音樂氣氛中,借用布魯諾 瓦爾特先生的話來説,正是因為有了一代又一代為之付出心血和努力的人們,“音樂才能如此的美麗”。

(編輯:淩微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