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頻道首頁
西部節目時間表
特別關注
美麗西部
西部之旅
西部人物
西部大開發
大話西部
網文精華
視聽西部
西部概況
>> 西部話題

關注西部教育:教師,其實不想走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7日 16:07

  作者:驀然回首

  貧困地區:教師流失現象嚴重 鄉村教師:其實我不想走  

  記者調查:青川留不住 畢竟南飛去 2001年8月10日上午,四川省青川縣竹園壩火車站。一位女士正在等待開往成都的火車。突然,從一輛疾馳而來的汽車上跳下兩人,跑到女士跟前,一番談話後,女士不情願地拎起包就往回走。 車上下來的兩人,是青川縣教委副主任劉成林和青川中學校長楊文富。要走的女士,是青川縣最高學府——青川中學的一名英語骨幹教師。由於家庭經濟困難,她打算與丈夫一起到成都發展。 那天上午,當正在開會的青川縣教委主任向明月得知她要走的消息後,立刻授命劉成林、楊文富驅車追趕,一句話:千方百計先把人留下,其他事回來再説。

  8月10日的這一事件,只是青川縣近年來教師頻繁外流現象的一個縮影。最近,本報記者專程趕赴青川,對該縣骨幹教師外流情況進行了調查。 要走的老師説:“誰想背井離鄉呀,可為了孩子,我怎麼也得抓住這最後一次機會。” 記者到達青川後,與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老師進行了交談。她在談話中很坦誠,惟一的要求是希望不要透露她的姓名。 “我1988年參加工作,1989年開始到青川中學任教。我是土生土長的青川人,青川中學是我的母校。説實話,我真喜歡青川這個地方,冬暖夏涼,空氣清新。 “1997年,學校讓我到四川教育學院脫産讀本科。當時,有這種機會的人並不多。學習期間,已經有一些偏遠地方的教師開始行動,爭取學習一結束就留在成都。我當時也有很多機會在外應聘,但考慮到丈夫、孩子都在青川,加上學校對我的重視,所以,我還是回來了。對此,學校也給予了許多方面的照顧。” 慢慢地,一對雙胞胎孩子大了,馬上要進入初中,家裏的經濟狀況日見緊張。今年,丈夫應聘到成都一所私立學校,她終於心生去意。她説:“我今年已經35歲了,這也許是我最後的機會。” 今年暑假,她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前往成都一所公立學校面試、講課,一試便中。 “我不避諱要走的原因是因為錢。作為人妻人母,我要給孩子起碼的生活、學習保障,使家庭有生存、發展的希望。我其實只是希望付出與收穫成正比,在青川,這種願望無法滿足。” “我矛盾了一個假期。到現在還不敢把這個消息告訴班裏的學生。我的離開可能會帶來部分學生的流失。”

  據説,這種連鎖反應在青川並不鮮見。 中學校長説:“不知道這個假期又會走多少人,只有開學後老師在講臺上站定了,這一輪流失才宣告結束。” 青川中學是廣元市重點高級完全中學,位於青川縣城所在地喬莊鎮。現有教職工121人,24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284人。近3年來,在這個城鎮人口僅1萬餘人的縣城裏,這所讓青川人為之驕傲的最高學府,卻成為了骨幹教師流失的“重災區”。 據統計,自1998年至今,青川中學具有本科學歷的骨幹教師14人先後離開學校,流向地是成都、綿陽等經濟發達城市。14人中,4人辦理了正式調動,其餘10人皆不辭而別。 讓學校尤其感到為難的是,這14名教師全係化學、外語、數學、語文教師,教的都是教師緊缺的科目。他們一走,學校開課困難,不得不從初中教師中拔高使用,如此循環,教育質量難以保證。 楊文富在青川中學已經當了9年校長。骨幹教師的流失,傷透了他的心。 “青川窮,這些年來,本科大學生沒回來過一個。從1997年開始,我們選送骨幹教師到四川教育學院等地脫産學習,除1997年回來了一個,接下來的3年,沒一個回來。都是些在青川土生土長,經過數年、甚至數十年培養出來的骨幹教師,説走就走了。” 要走的人各不相同,要走的理由卻都極其相似。一個字:窮。上學期,一位數學教師中途離開,給青川中學一個措手不及。那天上午,這位老師第二節課一講完,第三節課便不見了人。學生等著上課,學校立刻向縣上另一所高完中緊急求援,迅速補充上一名數學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據一些知情的老師説,這位教師也是受了做藥材生意的弟弟的刺激:兄弟倆春節回家看望父母,弟弟夫婦倆一人開著一輛小車,出手闊綽,他們夫妻卻顯得囊中羞澀。情急之下,他丟了飯碗,到外省幫弟弟管理財務。用的都是數理知識,賺的卻是年薪10萬元,工資翻了七八倍。 縣教委主任説:“我給每個人敬酒,給每個人説貼心話……直到醉了,住院。” 今年6月的一天,在四川教育學院讀書的青川籍應屆本科畢業生接到通知:副縣長趙愛武、縣教委主任向明月要宴請大家。 那一天,總共去了10余人,已經在成都找到工作的都沒去。被邀請的老師們那天也很激動,大家都動了真感情,紛紛表態回去。 一個月後,參加聚會的10余人回來7個,這已經創下了近3年大學生返縣的最高記錄。 俞的一是7人之一。她説,我們確實深受感動,沒想到縣領導會專程到成都看我們。不過,説實話,在外讀書的老師們也不容易,平時大家要靠家教、打工掙錢,才能維持在外的開銷。能回來的,一般也都想回來;不回來的,人人有本難念的經。 據一份不完全統計的文件顯示,1998年至今,全縣中學骨幹教師外流64人,正式調動的30人。外流的老師一般都是走了幾年後才回來辦理手續,縣教委和學校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設置障礙。他們認為,這些老師大多都為青川教育做出過貢獻,況且他們到了外面,吃苦耐勞,沒丟青川教育的臉,個個都是好樣的。 近年來,青川縣教委、兩所高中校曾專題討論過骨幹教師外流的問題,也提出過不少對策和建議。如建在鄉上的高中——三鍋中學門外有近5家小賣部,生意不錯,老闆皆為教師家屬。學校想方設法解決教師家屬就業,也確實解決了部分骨幹教師的後顧之憂,留下了六七個人。只是,這畢竟是權宜之計,青川所能給予的,遠不敵外面世界的誘惑。 分管縣長説:“我們只求無愧良心、無愧青川的父老鄉親。”

  青川縣是省級貧困縣,受自然條件的制約,經濟發展緩慢,縣級財政十分困難。副縣長趙愛武分管教育剛好3年。這3年,她充當了青川教師大量外流的見證人。 坐在並不寬敞的辦公室裏,她報了幾個數字:省定貧困縣青川,去年全縣財政收入2100余萬元,全縣教師工資2200萬元左右,佔本級財政收入的101%左右,就是説,青川財政總收入用來保證教師工資發放都不夠。可是,就是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縣上已經初步決定,從明年起每年由縣財政拿出10萬元人民幣,獎勵知識分子,全縣每年將有100名知識分子享受到政府津貼。其中,教師佔大部分。連續幾年評上的,將終身享有此項殊榮。

  趙愛武説,青川教師的流失直接導致的是生源的流失。以今年為例,3月份以來的兩三個月內,青川外流在校初、高中學生達50余人。 為此,縣上將採取一些必要措施,保證教師、優質教育資源和生源不再外流,包括加強硬體設施建設、搞五年一貫制的少年高中班、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搞校辦産業,等等。“聽説青川現在已經不敢派教師外出學習了?” 趙愛武笑了笑:“不,恰恰相反,我們還要加大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外面的教師進不來,我們更要培養留得住、靠得住的教師。一些人會繼續走,但總有人會留下。我們要做的,是不等不靠,只求無愧良心、無愧青川的父老鄉親。”

(編輯:西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