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動物世界精華 > 正文

  

解讀宗旨 定位角色——我們節目的主角是動物

  【依然愛你】看過了《動》和《人》之後,總是分不清楚,它們兩個的區別,印象中都是一樣的,請問你們對這個問題有何看法?

  【嘉賓:劉志剛】欄目定位肯定是有區別的,《人》欄目側重於人與自然的關係,而《動物世界》主要介紹的是動物,當然,與人相關的自然界也包括動物,所以不排除在節目內容中交叉的一些內容,但是側重的角度還是不一樣。

  【碧海晴天】在同類節目當中,《動物世界》給人的印像是有關動物的“新聞聯播”,創新的幅度不大,相比《東芝動物樂園》就比較招人喜歡,主持人活潑,現場娛樂氣氛也比較濃,也不乏動物題材節目的播放,介紹知識,咱們欄目組有沒有向這方面改進的傾向,嗯。

  【嘉賓:王采芹】這兩個節目風格是不同的,動物世界主要是以國外優秀的自然影片為主,我們通過讓觀眾看到野生動物的方方面面,讓觀眾們去熱愛動物,然後去保護動物,潛移默化地去影響觀眾。

  【yiduhui】和現下很熱門的娛樂性節目相比較,象〈動物世界〉這樣的節目似乎處於邊緣地帶,各位專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嘉賓:劉定震】這種現象應該是很正常的,這是兩類完全不同的節目。娛樂性的節目偏重於休閒娛樂的性質,《動物世界》這種專題節目更偏重於科學知識的普及,所以這種現象應該是可以理解的。

  【網絡主持人】《動物世界》是全國觀眾都非常熟悉的欄目,當初在開設這個欄目的緣起是什麼呢?

  【嘉賓:劉志剛】動物世界欄目和某些其他的欄目一樣,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後,環保意識提高,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的意識提高,這個前提下應運而生的。它的出現不僅開闊了人們的眼界,也更有益於保護動物、喚起愛心,這就是當初建立這個欄目的初衷。

  【yiduhui】我們現在的地球環境問題非常嚴重,這在〈動物世界〉中是怎樣表現這一主題的?

欄目主編、節目主持人王采芹

  【嘉賓:王采芹】現在動物世界的播出時間是週一到週五八套19:03,我們在週一到週四播出的是封閉的節目,在週五我們會邀請專家討論一個動物保護的話題,前一段時間我們播出了四期《來自危險世界的報告》,試圖告訴大家無論是動物園的動物,還是大自然的動物,都有它的危險性,當我們和這些動物相遇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怎樣避免動物不去傷害人類,同時我們又怎樣做到儘量不去打擾動物。

  【網絡主持人】《動物世界》欄目組的發展理念是什麼,你們在這20多年的建設中是怎樣體現這個理念的?

  【嘉賓:王采芹】《動物世界》是通過介紹國外優秀的動物影片,來影響觀眾,讓觀眾首先去了解動物,然後喜歡動物,繼而去保護動物。

  【“文化人”】自然類紀錄片和其他類型的記錄片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嘉賓:種暉】我覺得自然紀錄片是屬於紀錄片的一個部分,它拍攝的對像是自然界中的野生動植物,表現了它們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文化人”】請問我們在編輯製作〈動物世界〉時,指導我們編輯的思路是科普記錄片,還是攙雜著若干故事性主題的故事片。

  【嘉賓:劉志剛】這位朋友,看來你對我們節目製作的內容是很熟悉,非常感謝,確實是,我們在節目製作過程中兩種思路都有,在前一段時間製作是以擬人化的故事為主,但這種模式雖然很好,但是時間久了,觀眾就會有些倒胃口,更加上我們的時長的原因比較短,為了在短時間更大的信息量,也為給觀眾更好的享受,所以近一段時間我們都是在以雜誌性的小板塊來排列節目的。也許一段時間以後,可能會有更新的東西,我們共勉。

  【嘉賓:種暉】對於自然類紀錄片的編輯,我覺得應該融入更多故事化的敘事手段和方法,它的目的是為了普及知識,但是如果將這些知識融入一個故事化的敘事,會更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比如我們在《非洲野狗兩姐妹的故事》,還有《燕子麗爾的漂泊之旅》就是將兩種表面看起來貌不驚人的動物融入在依據科學來構築的故事情節之中,這樣仿佛有一種故事片的感覺。

  【小葵10】運用敘事手法會不會損害觀眾對動物生存環境的關注,因為在敘事中總要有一個敘事的中心角色,由它來構成整個故事,這時環境因素似乎就不那麼突出了。

  【嘉賓:種暉】其實在自然影片中,動物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説的人物,它所處的環境也就是自然環境,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場景,所以在談論這個敘事方法的時候,是不能和環境相脫離的。

  【漫遊世界】離開了環境,故事也就不成為故事了,動物也就只能成為標本。

  【嘉賓:劉志剛】你的觀察很細緻,也很讓我感動,這也是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但是這一點我們可以探討,動物作為故事的主體,它不是孤立的,它是它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存在正是環境發展的結果,如果環境遭到破壞,那麼它的存在將是個問題,這種必然的聯絡,我想在讓我們介紹動物的時候,不可能不關注它的環境,尤其是它的生存環境,尤其它的生存環境被破壞的程度。

  【網絡主持人】BBC的一些資深的野生動、植物攝影專家對創作作品提出明確的看法:“一部好的影片,必須要有娛樂性,同時又有知識性,而最重要的必須要有故事性。”我們在拍攝自己的作品時,是怎樣體現出這一點的呢。

  【嘉賓:王采芹】我們現在在拍攝的時候也試圖把動物的行為用故事化的手法介紹出來。

  【嘉賓:種暉】原來在我們的概念中,自然類影片的模式是科教影片,現在國內的一些紀錄片的製作人也是吸收了國外紀錄影片的一些敘事的方式,現在國內的許多紀錄片也在按照故事化來結構的。對於人文類的紀錄片不是我非常熟悉的話題,但是我已經充分注意到這一點,因為故事化的敘事關係到一種傳播知識的方式,它影響著人們收視的心理,跟收視率是必然相關的。

  【寒山秋水】種暉老師,您有過在《人與自然》和《動物世界》都工作過的閱歷,您能談一下《動物世界》與《人與自然》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呢?

《動物世界》編導種暉

  【嘉賓:種暉】被稱作老師真是不敢當,因為我的工作過程事實上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人與自然》是從《動物世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不再局限于展現野生動物的自然狀況,宣傳動物保護,也把這個目光放在了一個更大的範圍,比如關注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因為人類已經給我們生存的環境帶來了很多的變化。比如《人與自然》在防止荒漠化日、環境保護日都做出過一些特別的節目,力圖為環境保護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我認為《動物世界》欄目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因為人跟動物有一種天然的聯絡,這種聯絡從很久以前就産生了,很容易産生一種親切感。現在我們也把欄目的一個目標放在保護野生動物上,相對於《人與自然》這是一個較小的話題,但是目標也更明確。

  【中國吉祥0】您們怎麼看《動物世界》中的人文因素呢?怎樣更好傳達人性中的“真善美”?雖説是“環保意識”,但節目對人的影響的深度在哪?

  【嘉賓:劉志剛】我覺得我們的節目模式、談話的方式都在不斷地向外傳達著對動物的愛,譬如説敘事方式我們是擬人化的,某種程度上,我們就是把它們作為我們的朋友、我們的一個部分來介紹,而並沒有把它們作為異類,去玩味或以之為可有可無。對它們的愛,就是節目製作的核心。我想這就是比較時髦的説法“人文關懷”。這種關愛,我想就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動物,屏幕中出現的動物,它們的存在就是美好的,對人的影響就是潛移默化的,它們被損害所引發的心靈的震撼,以至引起人們意識和行為的改變,特別是向保護動物的方向改變。我覺得這才是欄目的深度所在。

  【網絡主持人】請問製片人:你們在製作節目時候,是從什麼角度出發來看待這些成為“被欣賞者”的主角,這裡涉及節目的立意問題,你們自身對待動物和人的關係就滲透在節目製作過程中了,所以請如實回答。

  【嘉賓:劉志剛】抱歉,我對把節目的主角稱為“被欣賞者”有些不同的看法,如果從玩味的角度來概括主角為“被欣賞者”我是堅決反對的,但如果從朋友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我還可以接受。我們的立意很簡單,它們就是我們的鄰居,我們的朋友,沒有它們的存在,我們也就不存在。所以我們每天在節目裏都關注他們的生存的狀況、生存的環境以及我們人類對他們影響的程度,而不是“欣賞”它們的出生和死亡,更注重於關注、關心。所以我反對“被欣賞者”的提法。

  【yiduhui】冒昧地問一聲,你們欄目組的成員都是動物或生物方面的專家嗎?

  【嘉賓:劉志剛】欄目的成員有些比如説編導應該是動物學方面有專長的人,未必是專家,因為我們畢竟是從事電視欄目工作的人員,而非純粹的研究者,而且電視節目製作過程中涉及到很多範圍,很多環節,需要方方面面的工作能力,但是為了保證欄目的準確新,我們有一些欄目負責外圍工作的專家為我們欄目的發展保駕護航,這樣就能保證我們欄目既有專業性,同時還不脫離電視欄目的特點。

<<上一頁下一頁>>
第2頁
(編輯:紀東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