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言論集錦 > 正文

CCTV 優秀欄目在線 專家言論集錦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6日 09:50


  《新聞調查》 嘉賓:展江

  法學博士。現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科研委員會副主任,新聞與傳播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美國新聞媒介運作機制和戰時新聞傳播事業。

  

  ★我主張,媒體應該以反映社會變化揭示社會問題為主要職責的,我曾在一個會議上説,今天如果你哪個媒體自稱是主流媒體,而它又不從事輿論監督,那它能對得起誰呢?新聞調查的品格越來越體現在通過專業的新聞操作和選題來反映帶有普遍性的重大負面問題,儘管選題越來越難找,(同行競爭激烈、能夠順利通過審核也不容易)但是,《新聞調查》確實在認真對待每一個機會。它不可能做到每一期節目都像《派出所裏的墜樓事故》、《阿文的惡夢》,《張潤拴的年關》那樣叫響,而且,每週才有一個節目。另外,輿論監督的對象通常是掌握一定公共權力的個人和機構,例如:行政權力、司法權力、商業權力等等,這裡面最重要的是行政權力,因為它影響到社會的大多數成員,所以我們通常説,輿論監督的對象不是普通人,而是有權有勢的人以及一些組織,監督的目的就是要防止這些權力被濫用和不正當的使用。新聞媒體雖然沒有和公眾正式簽署協議,但是,一個有公信力的媒體就意味著它的日常工作是承載著公眾的信任,代表著公眾的利益去從事的。這是國內外優秀媒體的共同特點,《新聞調查》、《焦點訪談》之所以能被稱為“焦青天”、“改革尖兵”就是因為它們以公共利益為出發點,作為的很多節目讓公眾所目睹的黑暗現象能夠被揭露出來。

  ★輿論監督不是一種硬性權力,而是一種軟性的力量,它不是超越于法律之外的力量,既要看到它的效果,又不能片面誇大,尤其是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沒有輿論監督腐敗就會更加嚴重。但是輿論監督本身需要社會各界去配合,需要行政、立法、司法制度的配套,需要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所以,不能認為輿論監督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但是不能放棄輿論監督的職能,我們只有一個一個的具體的去消滅不公正和黑暗現象,才能讓我們這個社會在目前的急劇的轉型期,保持公正、有序、良性的發展。

  ★我個人看法,優秀的記者首先要有深切的人文關懷,以社會正義為追求,同時,他要受到專門的職業訓練,他應該明白,他不是代表個人的立場,也不一定代表某一個部門,而是承載著公眾的信任去從事他的具體的工作。所以,如果是一個報道者,一個狹義的記者,他應該遵守客觀公正的專業理念,在新聞報道中,避免做簡單的價值判斷,而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挖掘事實背後的真相上面,而在呈現事實的時候,應該防止片面性、防止採訪報道權力為首先人的不正當的利益服務,尤其要在報道中,適度地保護弱勢群體,讓他們的聲音多多少少能夠反映出來。所以我認為,光有責任感還不能成為好記者,現在新聞學界有一個口號叫做“新聞專業主義”,就是要求新聞從業人員有一套先進的價值觀,能夠支配他的職業行為,把他自己的工作和社會的運行、社會的變革聯絡起來。職業化程度越高,記者就越成熟,我想中國現在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一方面是越來越發展的新聞教育在幫助實現這個目標,另一方面是新聞從業者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並以開放的心態吸收國外同行先進的理念和操作方法。記者素質這個情況比較複雜,中國的記者隊伍少説已經有幾十萬了,優秀的、一般的和比較差的都有,我個人認為從事輿論監督的絕大部分記者都很優秀,他們有職業精神、有職業勇氣、有職業操作方式,所做的報道對於興利除弊、克服我們改革開放中的舊傳統、舊習慣和腐敗現象起了突出的作用,對於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貢獻巨大。像去年孫志剛案件的報道,就是突出的一例。當然,記者中也有一些敗類,甚至有人利用輿論監督去敲詐採訪對象,當然,這不是普遍的,但是我們也看到,目前社會風氣的不正,媒介越來越市場化,以及某些媒介環境的不盡理想,確實扭曲了不少記者的內心世界,目前主要的問題是,放棄自己的基本職責,不在以公眾利益和天下興亡為已任,而以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為目標,從事有償新聞,成為一種社會公害,就像一句俗話説的,“防火、防盜、防記者”,這確實是一種悲哀。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郭翠瀟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