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普京個人資料|中俄關係大事記|訪華全程記錄|觀點、影響、評論|俄羅斯概況|97-99中俄聯合公報|俄羅斯見聞錄

明斯克見聞
                              ——96年第5期《了望》

  白俄羅斯是前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近年來我曾多次訪問過它的首都明斯克市,看到了它在改革中的一些情況,留下了深刻印象。

           歷史和現狀

  明斯克是一座歷史名城,蘇聯共産黨的前身——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就是在這裡召開的,至今那座開會的木屋仍然保存著。有趣的是,蘇聯的解體也是在明斯克宣佈的。1991年8月25日白俄羅斯宣佈獨 立,同年12月8日,部長會議主席舒斯蓋維奇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烏克蘭總統克拉伕丘克作為蘇聯的創始國在別洛韋日開會,簽署協議,宣佈蘇聯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從此,與俄羅斯合併長達20年之久的白俄羅斯走上了獨立的道路。
  明斯克位於共和國的中部,是前蘇聯由陸地通往西方的主要門戶。當年希勒在征服波蘭後發動突然襲擊,幾個星期內佔領了白俄羅斯,明斯克的木屋在首次空襲中化為灰燼,而一些大建築物則在德寇入侵後遭到破壞,使整個城市毀壞殆盡。明斯克人和全國人民一道進行了頑強的鬥爭,獲得了蘇聯英雄城市的稱號。
  現在的明斯克城是戰後重建的。老城居住區的房屋、教堂都保持了舊有風貌。新城則有很多高大的建築群。新居民區住房整齊劃一,街道寬敞,到處是開闊的綠地,即使在嚴寒的冬季,在融化的雪水中,仍然可看到片片翠綠。這裡空氣濕潤,清新宜人,雖有現代城市的風貌,卻少鬧市的喧嚷嘈雜,處處顯示出寧靜安祥。由於城市地勢起伏不平,房屋因勢而築,顯得很活躍,斯維斯洛契河蜿蜒彎曲穿城而過,為城市風光增添了不少色彩,近郊的大片森林,則是週末度假的好去處。
  在這裡,我們常能體會到過去福利制度的影響。明斯克的交通很方便,主要靠公共汽車和電車,票價很便宜,1995年年初時只相當於二角人民幣,現在漲了一倍。車票要在街頭售票亭購買,每疊十張,無論多少站只要一張票,上車後自動打孔,沒有檢票員。雖然按照規定,不買票將處以四倍罰款,但根據我的觀,除了部分人持有月票外,實際上很少有人打孔,公共交通工具成了公眾的社會福利。
  在明斯克街道上有很多公用電話亭,亭子上寫著“公用付費電話”。以往,街頭自動電話由於電話費很低,而投幣成本高,也就難以使用,所以幾年來街頭電話成為公用免費電話。最近開始使用磁卡,但我們在火車站邊打公用電話時,仍然是拿起話筒就通,無需付費、也許是電話還來不及改裝吧!

  白俄羅斯的郵費便宜得讓人難以置信,寄往中國的明信片在年初時約為人民幣二角,現在提價到四角。但明信片卻不便宜,一張明斯克風光片要一元多人民幣。這種價格體制有點代表性,一方面物價不斷上漲,使人難以承受,另一方面一些公用事業卻仍然和以前一樣,維持在由國家津貼的不合理的低價格上。

           明期克人的困惑


  明斯克是白俄羅斯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工業中心,電子工業、機械製造業、載重車製造業及冰箱製造業都很發達。明斯克牌電冰箱過去曾出口中國。著名的澤尼特相機也是這裡生産的。
  獨立後,明斯克人面臨許多困惑,幾十幾百年曆史的淵源,使他們很難一下子割斷與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特別是和俄羅斯在思想、政治、文化和經濟方面千絲萬縷的聯絡,一位朋友告訴我們:他的爺爺是烏克蘭人,奶奶是俄羅斯人,媽媽是白俄羅斯人,而他娶的是立陶宛姑娘,女兒又嫁到了奧斯科,他們的家庭成了“國際家庭”,看女婿、拜望丈母娘都要出國,如將來要簽證就麻煩了。
  絕大多數的白俄羅斯人説的都是俄語,報紙、書籍大多是俄文的,但他們有自己的文字,街道路牌、一些商店都用兩種文字標注,現在的中青年人基本沒有受過系統的白俄羅斯文字教育。目前,小學校已開了國語課程,但其它許多教材仍是俄文的。一位中年婦女對我們説,她寧願讓她的孩子掌握俄文,因為如果不會俄文,將來要上大學,要走出國門就成問題了,畢竟,白俄羅斯是只有1000多萬人口的國家。
  在經濟方面,白俄羅斯面臨著比俄羅斯大得多的困難。在蘇聯時代,經濟一體化,已形成了一定的産品分工格局和完整的商品流通體系,現在這些都被破壞了,需要重新調整。這些在日常生活中也時有反映。例如1993年曾一度因為俄羅斯停止供應汽油,導致公共汽車停駛。有一次我們訪問期間,一家萬人大廠由於沒有汽油,連生産用車都停駛了。目前似乎已轉入正常。由於白俄羅斯政府推行比較和緩的改革政策,物價總體水平比俄羅斯低些。有些人就利用地區差價,從明斯克攜帶大量物品到莫斯科倒賣。
  在明斯克,儘管麵包、牛奶、蔬菜,水果等日用品的供應尚充足,但總的來説商品是很欠缺的,價格也不便宜。由於通貨膨脹,貨幣貶值,1個美元可以換11500白俄羅斯盧布。1公斤泰國大米要12000盧布,1公斤質量較好的香腸高達80000盧布。進口食品也不少,價格都很貴。總之,物價的漲幅和工資的提高不相稱。1995年10月、11月在我停留的短短1個月期間,食品及其他一些主要商品漲了3次,幅度達20--30%,但工資並未調整,也沒有補助,所以人們生活是很困難的。
  對許多大的國營企業來説,困難就更大了。我們訪問過一家萬人廠,規模宏大,裝備一流,技術力量雄厚,曾研製生産上百種系列化高科技産品,是前蘇聯的一家重點企業。過去的産品均由國家統一按計劃分配供應全蘇聯及經互會國家,完全沒有必要考慮市場問題。但現在,市場卻成了大問題。特別是蘇聯解體後,由於俄羅斯承擔了原蘇聯的全部外債,所以銀行裏的全部外匯也歸俄所有,這樣,工廠多年來積存的外匯也就化為烏有了,不得不大規模裁人,於是技術人員大批流失,生産設備大量閒置,生産規模一再縮減。這種例子不是個別的,許多大廠已裁減了1/2到2/3。我們去年11月在工廠時,室內溫度已降到0--6攝氏度,但仍未供應暖氣,大家都穿著大衣工作。廠負責人告訴我們,如供暖,所花費用相當於每人半個月工資,要麼忍受點凍,要麼少拿一半工資。工廠的人均收入僅約為40美元,過日子已很艱難,哪能再減工資呢,那就只好挨凍了。廠裏專家説,這種情況是戰後第一次,在蘇聯時代是決不可能的。人們對此現象感到十分困惑。
  使我們敬佩的是,雖説如此困難,留在廠裏的技術人員和工人仍有很強的敬業精神。為了能跟蹤世界先進水平,不使工作停頓,他們遵守紀律,努力工作,做出了許多新的成果。而為了生活他們想了各種辦法,有人在午飯休息時擺小攤子,給生活一點貼補。我看到上午曾接待我們參觀的一位實驗室女主任中午在樓廳中賣兒童服裝。我相信,有了這樣的精神是能克服一切困難的,衷心祝願他們的生活能夠儘快地好轉起來。

           勝利紀念碑前的衛士

  到明斯克的人一定都要去勝利紀念碑。這座碑是為了紀念抗擊德國法西所的勝利而于1954年建造的。紀念碑頂上是戰爭勝利勳章,中部是國徽的浮雕,下層則是紅軍戰士群體浮雕。紀念碑前地面上用花崗石斜砌著一個四方形的淺池子,中央長年點燃著一把勝利之火。兩側各有五個大石座,上面刻著包括明斯克、列寧格勒、斯大林格勒,基輔等城市在內的蘇聯衛國戰爭英雄城市的名字,在紀念碑及火炬前常常有一束束瞻仰者獻的鮮花,特別是許多新郎新娘在結婚的日子總是要穿著禮服、披著婚紗,和親友們一道來這裡,獻上他們對英雄的思念。

  在星期天,你還可以看到,在火炬的四週威武肅立著四名衛士,每隔一刻鐘就由另一隊人邁著正步前來換崗,正如過去在莫斯科列寧墓前的第一號崗的換崗情況一樣。然而這些人不是士兵,他們是明斯克的優秀中學生代表。這是由蘇聯時代延續下來的革命傳統教育形式,多年來,不論是嚴冬酷夏,也不論是風霜自雪,始終沒有中斷過。蘇聯解體幾年來,政治制度,意識形態、輿論導向都常常變化,但這一教育青年的做法始終沒有變,這不能不説是具有遠見卓識的。白俄羅斯的朋友告訴我們,白俄羅斯人民認為,歷史是客觀事實,應當尊重,而不能隨便抹殺。這就不難理解在白俄羅斯政府大廈前仍然聳立著列寧銅像,捷爾任斯基的塑像也依然立在公園內、工廠前。
  白俄羅斯在獨立後曾採用新的紅白紅圖案的國旗,用了中世紀舉刀騎士的圖案作國徽。但前不久,經全民討論決定,仍然採用原來的國旗國徽圖案,只是將鐮刀斧頭的圖案去掉。相對説,在蘇聯解體後的白俄羅斯,儘管人們面臨著極大的困難,但社會仍舊比較穩定,我想,沒有陷入否定一切的紛爭中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吧!            慶祝十月革命節
  1995年11月7日我正好在明斯克。在我們所住旅館附近的遊擊隊員大街兩旁的電線桿上,十天前就挂起了許多紅旗。這一節日在蘇聯解體後,原已不再紀念,但1995年又宣佈為全民節日,全國放假。
  我們冒著風雪進城到政府大廈前的獨立廣場(原名列寧廣場,獨立後改名,但許多人仍稱原名)。廣場上人山人海,正在舉行紀念十月革命節的群眾集會,許多人打著蘇聯共産黨的旗子以及蘇聯解體前的白俄羅斯國旗,也有人舉著列寧、斯大林的畫像和各種標語,上面寫著“恢復蘇聯”、“我們不允許破壞集體農莊”、“保護婦女兒童權益”以及“保障人民生活,”等內容。來自各個地區的代表在集會上發言,慶祝偉大的十月革命。

  當人們知道我們是來自中國時,熱情地和我們握手,盛讚中國。白俄羅斯遠離中國,而他們卻對中國人民、中國共産黨懷有深厚的感情,使我們深受感動。
  紀念會結束後進行了慶祝遊行。走在最前面的八個人拿著一面巨大的蘇共黨旗,緊跟著的是軍樂隊,奏著許多蘇聯時代的樂曲,其中一首是十月革命時十分流行的波蘭革命歌曲《華沙工人歌》,這首歌在革命時期對勞動人民曾起了很大的鼓動作用。
  在共産黨黨旗和樂曲的引導下,上萬的群眾高舉著紅旗、標語沿著明斯克最主要的街道弗朗切斯卡斯科菲裏大街向勝利紀念碑行進,遊行隊伍中也不時此起彼伏地唱起了蘇維埃時代的歌曲。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