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媒體拼盤

天然植物藥品研發上演“世界大戰”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30日 17:07

  目前,世界植物藥市場年銷售額超過160億美元,並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遞增,而我國中藥製劑年出口僅在1億美元左右,僅佔其中的3%~5%。目前,歐洲和日韓等國際大型醫藥企業集團通過在華合資和投資等實施本土化策略,紛紛涌入中國天然植物藥品市場……實際上,這些都不過是“洋中藥”大舉進入中國的一個縮影。業內人士預測,在今後5年,這種進入速度將以每年300%的速度遞增,中國傳統中藥正面臨被“喧賓奪主”的尷尬境地。

   國外加緊天然植物藥開發

  近年來國際醫藥界正在加快以植物資源為原料的新型藥物研製。鋻於科學家目前可以很快地鑒別出植物是否具有治療作用,並可以確定有開發前途的化合物,因而使上述開發大大加快。醫學發現,許多疾病是受特定的酶和細胞受體支配著,如果能夠阻止這些特定的酶和細胞受體,那麼疾病也就被阻止了。研究人員採用重組脫氧核糖核酸技術産生少量的稀有的酶,並且分析植物對它們的影響,而不必千辛萬苦地用提取出來的東西喂養實驗動物,然後等候觀察所發生的變化。一旦發現了所希望的效果,他們便去尋找那種有效成分。在大功率計算機和機器人的幫助下,分光鏡加快了這個過程,計算機和機器人可以進行大規模的化驗。

  美國密西西比大學藥物學研究所所長詹姆斯麥克切尼斯認為:分離一個分子過去要用8年時間,而現在只需2周時間。一種化合物一旦分離出來,科學家們便摸索著利用變數擴大治療作用和減小副作用。麥克切尼斯相信,基因重組技術的應用對開發植物醫藥十分有利,將使此類開發不僅加快而且可降低成本。

  如今,諸如美國默克公司這樣的大型制藥公司正在盡力把最大數量的植物物種送入實驗室進行大規模篩選,以便從中找出任何可能的生物學功效。葛蘭素史克公司的研究人員從植物標本中同時篩選15或20種功效,尋找抗癌和病毒以及治療神經、心血管和腸胃疾病的功效。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每年從25個國家弄來4500種植物,以及海洋生物、細菌和真菌,篩選出能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細胞和其他60種抗癌細胞的提取物後,它便把有開發前途的植物分配給各制藥公司。迄今大約有300種植物正在接受詳盡的研究。一項調查報告説,發達國家過去10年在開發植物醫藥方面的支出年均增幅達15%,其中15家世界上最大的醫藥公司同期這方面的科研支出年均增幅達22.5%。

  擁有無數植物醫藥資源的第三世界正在猛然醒悟,它們日益感到植物資源的價值,一些國家正在採取嚴厲措施。巴西和墨西哥已經嚴禁出口某些植物,其他國家也正在嚴格植物出口的規章。

   中藥進一步研究急需突破

  我國中藥企業雖然有1000多家,但是真正上規模、符合國際生産標準的企業還太少,這主要是因為無法從源頭和生産等方面保證對中藥生産實行全面的質量監控,無法從藥理及成分上有一個量化標準。而對於像德國、日本等國家的中藥業來説,他們從藥材選種、育苗等步驟即開始全程質量跟蹤,每年在科研開發上的費用佔到産品銷售額的30%左右,保證了其産品順利通過美國FDA、歐盟GMP等國際認證。這也是“洋中藥”叫板本土企業的實力所在。

  為了加大天然植物藥品的研發,中國擬建全球最大中藥化合物庫。前不久,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雲南昆明植物園展開一項名為植物化學組的研究,預計到2005年,將採集超過三千種天然藥用植物資源,從中提取五千多個純度超過九成的化合物樣品,建立起一個內地(乃至全球)最大規模的中藥天然成分化合物樣品庫和數據庫。中藥天然成分庫的建立,將增強中國自主開發創新藥物的能力,因為在國際上,可從平均約一萬種化合物中篩選出一個新藥的先導化合物。中醫藥一直難以走向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重要原因,就是用現代醫學理論無法解釋中醫的治病機理,而且無法控制中藥當中的有效成分,所以不能完全保證藥品的質量和安全。事實上,建立中藥天然成分庫只是植物化學組項目中的一部分而已。

  目前,這個項目已經完成了一千二百多種植物的提取工作,分離得到七百多種純化合物;已經發現的這些有效成分,將有助治療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老年癡呆症、病毒真菌等常見疾病。此外,建立中藥天然成分庫亦有助於弄清楚中成藥、中草藥中,到底是哪些化合物對疾病起到治療作用,從而使中醫藥變得和西醫一樣清楚安全。

  中藥歷經幾千年的積累,使其在中國醫藥市場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入世後的生命力依然“頑強”。但如何與“洋中藥”相抗衡,如何提高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應是中國中藥界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有專家指出:首先是要加強中醫藥的對外宣傳,擴大中藥在全球的應用範圍和影響。二是要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這要求企業加大實現中藥材、中藥飲品質量控制的標準化、規範化的力度,控制好野生藥材和地道藥材的有效資源,增強生産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保護中藥知識産權,實現中藥生産的現代化。三是要主動適應市場,迎合世界潮流,突破丸、散、膏、丹、湯的傳統作法和觀念,在高效、快速、微量化、給藥便利、便於貯藏攜帶等方面下功夫,以排除中藥進入國際市場的障礙。

  (中國經濟時報 張小明)

(編輯:吳曉洋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