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中醫藥在台灣

台灣中醫藥的歷史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24日 14:58

  台灣的史前文化源於中國大陸,同屬一脈,唯其獨居東隅,開發較晚,明代以前,台灣社會生産力貧乏,醫療衛生十分落後。雖然當時高山族同胞在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涉及內、外、婦、兒等科醫療保健經驗,但仍屬原始階段,沒有較完整的醫療體系。

  中國傳統醫學傳入台灣的時期據文獻記載最早的是明末永歷年間(公元16470-1661年),去臺避難的浙江都縣沈光文,寄寓在目加溜灣社時,曾從事教讀,兼以醫藥治病。清代官修譜府縣誌中還載有沈詮期、徐恢鑽、吳廷慶、翁同敏、邱益瓊、卓夢採等人亦因種種原因流落至臺,從事教學及醫藥濟世。他們在實踐中,不斷發掘台灣的中草藥,傳授、普及中醫藥知識,豐富了祖國醫學寶庫,使中醫藥事業在台灣得到發展。至清光緒二十三年底(1897年),握統計,全臺從事中醫藥工作者共有1070人,其中博通醫書、講究方脈有良好聲譽的醫家29人;以儒學兼施醫者91人;自稱持有祖傳秘方的世醫97人;稍有文字素養、從醫學傳習若干方劑者829人。

  日本佔領台灣之後,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台灣地區舉辦中醫考試1次,申請應考者2126人。考試結果:及格1097人;未經考試即給行醫許可證者650人;考試不及格予以同情許可證者156人,合計發給執照1903人。此後40多年內,台灣不再舉辦中醫考試,亦不再發許可證。至1945年日本投降,台灣光復,特有中醫師業務許可證者,僅存數10人。台灣中醫藥頻臨消亡境地。

  台灣中醫藥發展的歷程

  初始期:70年代前為台灣中醫藥的初始期。日佔時,台灣中醫藥幾經一摧殘,頻臨滅亡;光復時(945年),全島持中醫師許可證者僅10人。國民黨到臺後,雖然中醫師數量略有回升,但1920年偽行政院長汪精衛曾明令廢止中醫、中藥的遺風延及台灣地區,島內重西輕中傾向非常明顯,中醫藥事業受害匪淺。

  發展期:70年代之後,為台灣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期。隨著傳統的天然藥物、自然療法再度被全球引以重視,民眾對中醫藥的殷切需求,促使台灣醫界主管部門開始重視中醫藥的發展,台灣中醫藥界已有了共識,加強自身的科學化、現代化建設,選擇了中西醫一元化的發展途徑。在中醫人才培養方面,注重中西並重;在臨床訓練中創造純中醫、純西醫環境,同時建立嚴格的考試製度、考試及格人員訓練制度、在職中醫藥人員再教育制度等,其完善人才培養的制度及方法有一定獨到之處。在中醫藥現代化研究方面,注重組織多學科的研究力量,建立研究群,以傳統中醫、中藥為基礎,應用先進的儀器和設備,及研究方法探討中醫藥的內在機理,力求揭開中醫藥神密的“外衣”。這種多學科組織研究的方法,有利於産生良好的研究思路,促進中醫藥研究的良性運轉,及醫界的整體進步。

  (資料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