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中醫藥在香港

香港中藥市場的情況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24日 14:50


  香港的中藥市場與我國內地的政治、經濟發展密切相關,隨著我國與世界各國各地區越來越多的貿易交往,以及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迅速過渡,香港的中醫藥市場也隨之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目前,香港中醫藥行業從業人員約1.2萬,出售中成藥已達3300種,其中,中成藥的80%,藥材和飲片的90%是從國內進口,有中成藥廠60家,中藥飲片廠30家,100多個藥材飲片批發商,300多個批發點和1600多個零售藥店。

  一、中藥材市場

  目前在香港可買到的藥材品種約1900多種。在藥材鋪出售的藥材約90O種,其中常用的有約40O種。藥材市場年貿易額約18億港元左右。進口藥材主要品種中,居前十位的藥材品種為:人工培植人參、野山參、甘草、當歸、黨參、黃芪、淮山藥、生地黃、菊花、枸杞子,其在港銷售約佔55%左右,其餘則銷往台灣、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地。其中人工培植人參主要從美國和內地進口,野山參主要從韓國進口,其他藥材大部分均由內地供應。

  經營內地藥材的進口商,七十年代末約有20余家,規模均較大,八十年代末約有近百家,規模均較小。由內地進口藥材的進口值,每年均有所遞增,平均值約為10億港元,其中專業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公司約佔30%,特區及內貿公司佔70%左右。八十年代末出口量比七十年代末約增5倍。由我國內地進口的藥材,其中留供本地銷售約為30%,其餘70%則轉口至台灣、日本、韓國、東南亞、美國、加拿大等地。

  1989年,我國內地中藥材出口量約2.53萬噸,比1979年的9016噸增加2.81倍,而出口金額卻僅為1979年的1.63倍,可見出口數量雖然大幅度的增長,但國家出口創匯額卻增長不大,出口價格一跌再跌。在內地藥材來貨渠道方面,以前是專業進出口公司壟斷,由於其來貨時間長,規格質量差,現在已逐步被特區和內貿公司取代,其方式為在深圳看貨、成交。目前,香港中藥材加工業不太景氣,因為租金、工資高漲,體積大的“粗貨”藥材幾乎不能經營,不少炮製商已把工場遷往深圳及我國內地其他城鎮,現仍在本港經營的炮製工廠或工場不足30所,而且以家庭工場居多。

  近年來,香港藥材業有傾向集團化經營的趨勢,具有雄厚的實力和獨特的經營手法,企業內分設董事局、行政、會計、採購、電腦等各部門,分區開設門市部,集進口和零售于一身,大量進貨以減低成本。這樣,為香港中醫藥的出口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窗口。

  二、中成藥市場

  香港市場經營的中成藥主要來自我國內地、本港藥廠、日本和新加坡等地,歐美也有以藥用植物為原料的成藥輸入。市面出售的品種約3300種左右,其中本地生産的約500種,進口的約2800種,而從中國內地進口的約佔2600種左右。近年來,香港輸入的中成藥值約為4億港元,而從內地輸入的約佔3億港元左右,佔輸入中成藥值的75%左右。

  中成藥在香港的銷售主要靠零售店,一般西醫和醫院都不用中成藥。港府現行的“不良醫藥廣告條例”,名義上對中西成藥一視同仁,但對中成藥的推廣影響較大。主要銷售渠道有國貨公司。藥行、超級市場、免稅店等。香港現約有國貨公司30家,品種較齊全,流通較快。藥行約有1500家,規模有大有小,藥行不銷售中藥材,只銷售中西成藥及化粧品、清潔用品等。超級市場銷售的中成藥多為雞精類保健飲料及傷風、咳嗽、胃藥、藥油、跌打藥膏等。售賣中成藥的免稅店有四家,主要銷售對象為遊客,品種約20~40種,價格較高。傳銷方式在港已開始滲透到藥品行業,但目前只以歐美生産的藥用植物藥品為多。

  世界各國對藥品進口一般均有較嚴格的管理和限制,因條件和情況各異,轉口量也有所不同。我國內地産中成藥主要轉口台灣、印尼、北美、越南、非洲、中南美,少量轉口到日本、韓國、歐洲、澳洲和中東;本港産的中成藥主要出口東南亞、中南美和非洲等4O多個國家;日本産中成藥主要轉口我國內地、印尼及東南亞地區。

  根據衛生署1990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由於香港的中藥基礎工業比較薄弱,本港大約有60個成藥製造商,其中除一兩個規模較大外,其餘均屬小本經營,他們採用的技術並不先進,大多是靠手工或半自動化機器來製造藥物,産品劑型以九、散、膏、丹和藥油為主,品種主要是胃腸藥、外用藥油、止咳藥、感冒藥等家庭常備用藥。大部分本地製造的中成藥除進行感官檢查外講無任何正規質量管理,只有幾家有實驗室設備,作化學及微生物方面的質量檢測。

  中國內地生産的中成藥,獨家經銷的經營格局已基本解體,以前只能通過專業進出口公司來貨,現在可通過多渠道,尤其是從深圳特區進貨。老經銷商大多數縮小經營規模,新經銷商也多為小規模。內地産中成藥老産品,由於多渠道出口,自我競爭激烈,價格顯著下降,同時由於“水貨”的影響,有些品種的銷售額大幅度下降,利潤也顯著下降;而新産品的批零價格大多比老産品高出很多。港産、日産成藥價格逐年上升,與傷濕止痛膏同類的日本産膏布藥,零售價十年來上升200~300%。內地産中成藥的品種數量近年來顯著增加,但産品質量有所下降,由港商提供包裝或自行在港易名換裝的藥品也大量增加,約佔中成藥的40%以上。

  三、藥酒市場

  藥酒在香港被列為有稅品,進口要交納酒稅,無論進口商、批發商、零售商均需執有酒牌。加上進口商、批發商需要有較大的倉貯地和運輸工具,放假貨極少。藥酒業與藥材業、中成藥業相比,銷售金額雖小,但較為穩定。近來,每年進口值約為5000萬港元左右,藥酒進口批發商只有幾家,零售主要集中于國貨公司、超級市場和一些士多店。

  (資料來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國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