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仲景醫話

張仲景對氣的認識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02日 09:05


  【解説】在自然界中,由於天氣的變化産生了春夏秋冬,而人體隨著季節的變化,也會産生怕冷或怕熱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中醫所説的氣血對自然界的反應,也就是張仲景所提出的正氣和邪氣的産生。

  【中醫中藥出版社副研究員 樊正倫】

  如果我們就以張仲景對氣的認識來看的話,我覺得基本上可以把氣分成兩類,一類是正氣,一類是邪氣,正氣它主要體現了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的能力,在正氣中,按照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説,又把人的正氣分為陰氣與陽氣,這個問題在張仲景《傷寒論》裏有非常明確的説明。

  【解説】中醫理論中的陰陽之氣所表述的內容對醫家診斷和治療慢性疾病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醫家認為,正氣充足可以幫助人體抵禦疾病的侵襲,而邪氣侵入則會導致人體疾病的産生。

  【中醫中藥出版社副研究員 樊正倫】

  這個邪氣的概念是從正常六氣的概念的引申出來的,《黃帝內經》中講人在氣交之中,風寒暑濕燥火屬自然界中正常氣候變化,當這種正常氣候變化發生了太過於急,就是過於強烈,或者過於不足時候,人體和它的協調性産生矛盾的時候,這種氣就變成了邪氣。

  【解説】中醫認為,邪氣是造成人體生病的主要原因,人體各種氣失去平衡的時候,臟腑組織功能就受到了損失,人也就會生病,主要表現為氣喘、氣短以及面部氣色不好,而對氣的這種認識,張仲景在他的傷寒論中就有明確的記載。

  【中醫中藥出版社副研究員 樊正倫】

  張仲景曾經在傷寒論中第58條中提到”凡病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者,陰陽自和者必治愈”這裡所説的陰陽自和,就是不管你得了什麼樣的病,不管你採取了什麼樣的治療措施,發汗也好,利尿也好等等,只要陰氣和陽氣處在一種和諧的狀態,這個病就一定會好。

  【解説】氣聚則生,氣散則亡,從《黃帝內經》到《傷寒雜病論》,歷代醫家對氣的論述,説明了中醫在臨床治療中,調解氣血對恢復病人健康所佔的重要位置。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