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 今日論壇

公司調查 蒙塵的科大創新(2004.06.03)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4日 14:12

  主持人:羅曉芳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主持人:上市不到兩年的科大創新今年以來麻煩事卻不少,原公司總裁和財務總監被逮捕,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公司對2001、2002年財務指標進行重大更正,上交所對公司予以譴責,今天這家公司3000萬元委託理財已經過期卻沒有能夠收回,科大創新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問題,帶著投資人關心的這些問題本欄目記者行程萬里對科大創新展開調查。

  記者:這是科大創新2002年8月日發佈的招股説明書,厚達150頁文本描繪了公司美好的未來,但是今天看來這一切不過是謊言而已,因為其中一些關鍵數據完全來源於造假。

  現在科大創新已經對這些財務指標做出了重大更正,由於原主要經營者存在虛假交易等重大違法行為,公司2001年和2002年每股盈利在調整後實際上只有0.03元和0.02元,分別為調整之前的17%和20%,面目全非的經營業績可以説令投資者大吃一驚,科大創新究竟做了怎樣的手腳,造出如此驚人的假賬,記者首先來到地處合肥科大創造總部採訪了公司新任財務總監張榮。


  記者:這些虛假交易是怎麼完成的?

  張榮(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大概原則是這樣,我們和有關業務方簽訂一個虛假合同,以後我們根據我們創新公司提供的合同上所規定的金額和單位,由我們擔保的中粵公司,也就是我們創新的賬外資金轉到我們提供的購貨合同單位,由它把錢再打以創新的賬內,形成銷售收入。

  記者:這樣就完成了一筆交易,許多交易這麼做出來的?

  張榮(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對。

  正是通過大量這樣的虛假交易增加收入以及賬外報銷費用降低成本等手段,科大創新得以掩飾實際上非常平庸的業績,成為一顆耀眼的高科技明顯,現在虛假的光環已經退去,科大創新的股價更是飛流直下,下跌幅度一度60%,記者注意到在幫助科大創新財務造假的過程中廣東中粵企業有限公司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關鍵作用,那麼廣東中粵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特殊關係。

  記者:這是一家什麼樣的企業?

  張榮(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我也不太了解,因為前期的事我沒有介入。

  記者:現在還不知道嗎?

  張榮(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我現在知道也就是一個商貿公司。

  目前的初步證據表明,科大創新一系列重大違法塊規行為主要責任者公司原總裁陸小明以及原財務監管張建生,目前這兩個人已經被合肥市檢察院批准逮捕,當記者來到安徽省公安廳了解情況時,經濟犯罪偵察總隊的負責人表示,目前案件仍然處於偵察階段還不能接受採訪。

  主持人:接觸不到陸小明和張建生這兩個當事人,他們與廣東中粵的關係暫時就無法了解得很清楚,然而我們記者注意到廣東中粵為科大創新財務造假提供幫助的工具就是利用賬外資金進行運轉,而這些賬外資金來源卻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由科大創新負責提供,為了説清楚這個事我們做了一個圖板,大家看一看,這個圖板上有一家銀行兩家企業,由中信實業銀行廣州分行向廣東中粵發放貸款,而銀行發放貸款的條件則是用科大創新相同金額的存款作為擔保。由此一來廣東中粵獲得的貸款就成為科大創新用於虛假交易的賬外資金,這樣的交易悄悄幹了兩年都沒有出事,直到去年10月科大創新還在為廣東中粵的貸款提供2000萬元的擔保,然而到了12月事件風雲突然,廣東中粵貸款到期卻沒有歸還,中信實業銀行廣州分行立即對擔保方科大創新2000萬元存款強制進行扣放。

  張榮(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2000萬元到年底沒有回來,陸曉明和張建生有點怕,感到壓力很大就及時向有關領導做彙報,就暴露了這個問題,結果就案發了。

  除了為廣東中粵貸款擔保造成2000萬損失以外,科大創新還在2003年與深圳市德成安投資顧問簽訂合同,委託該公司進行3000萬元投資理財,從而埋下又一顆地雷。

  記者:這裡是科大創新會議室,2003年5月25日就是在這裡公司董事會召開會議,最終審議通過了授權總裁委託理財的議案。

  然而現在這筆資金同樣不翼而飛。

  記者:德誠安拿了這些委託理財資金幹什麼去了?

  張榮(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這我也不太清楚。

  2000萬存款被扣劃,3000委託理財被挪用,共計5000萬元資金就這樣神秘的消失了,而流通股本只有2500萬的科大創新,上市募集資金也不過1億元,今年才接任財務顧問總監張榮不知道過去發生的事情,科大創新董事會是否能夠知情。

  記者:廣東中粵和深圳德誠安這兩家公司和董事會有沒有去對他們做過調查,他們是幹什麼的?

  馮士芬(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應該説事發之前董事會是不清楚的,事發之後董事會已經配合公安在進行調查,有待結論出來以後就會一切都清楚了。

  為了儘快了解其中真相記者決定親自前往廣東中粵和深圳德誠安這兩家甕埋調查,離開闔肥以後記者首先飛往廣州來到廣東省工商局。

  記者:你好,麻煩你幫我查一下廣東中粵企業有限公司。

  工作人員調閱電腦查找以後交給記者一份登記資料,資料表明廣東中粵註冊資金只有200萬元,公司最後一次年檢的通過日期還是2003年,應該在今年5月之間完成的新一輪年檢廣東中粵並沒有前來辦理。

  工作人員:有些它就是可能這家公司不在,這樣它就不辦了,還有可能它是財務報表之類的沒有出齊,因為像這些都要交的,它沒出齊就沒辦法辦,我們也不是很清楚它到底什麼原因不年檢。

  登記資料顯示廣東中粵住所位於廣州市小北路111號,然而在這個門牌號碼下記者看到的卻是兩家從事餐飲和服裝的商店,記者反復打聽居然沒有人知道廣東中粵這個名稱,顯然這絕不是一家正常經營的商貿公司,它的實際住所也應該不是在這裡。廣東中粵無法尋找,德誠安的情況又怎樣,記者當晚乘坐火車離開廣東來到深圳,第二天同樣從工商登記入手獲得了德誠安的資料,它的法寶代表人和總經理都是由一個叫卞德安的人擔任,註冊資本比廣東中粵大了不少,但也只有1200萬元,年檢情況顯示這家公司2002年度曾經年檢,但2003年度卻沒有記錄,記者按照登記地址來到了深圳發展銀行大廈。

  記者:我們找這個企業叫深圳德誠安。

  物業管理員:搬走了。

  記者:肯定搬走了嗎?

  物業管理員:對

  記者注意到科大創新的理財的3000萬元全部匯入了德誠安在華夏銀行深圳羅河區支行的賬戶,德誠安的情況尤其是鉅額資金進出去向,這家銀行顯然應該比較清楚,當記者就此向銀行方面諮詢時,銀行以保護客戶利益為由拒絕進行任何介紹。記者對德誠安的調查到此也就只暫時告一段落。

  主持人:廣東中粵和深圳德誠安這兩家公司究竟去了哪,共計5000的鉅款還能不能夠再追回來,目前警方正在深入追查,我們也只能希望儘快聽到對投資者有利的好消息,現在回過頭來我們不禁要問,從財務造假到重大資金損失,科大創新出現這樣嚴重的問題,除了已經被捕的原總裁陸小明還有財務總裁張建生以外,還有沒有其他人員應該對此負責任呢。

  5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佈公告就科大創新暴露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對科大創新予以公開譴責,同時遭到譴責的還有公司15名相關董事。

  記者:那麼多的造假行為有沒有可能做得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

  張榮(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只要造假,假的就是假的,應該説是可以的,我們就發現了問題,對不對?通過調查不也發現了嗎?

  記者:對於陸曉明、張建生大量的一系列塊規造假這些行為,董事會從來就一無所知嗎?

  馮士芬(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董事會在全體成員是否都知道或都不知道,我在這兒不能做定論,因為整個案件都在調查過程中間,應該以最後調查結果來做定論。

  記者:可是陸曉明千里迢迢跑到深圳支委託理財,這麼一個明顯不正常現象,董事會難道沒有懷疑嗎?

  馮士芬(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應該説對於到深圳委託理財董事會是有過不同意見和有一些質疑,但是因為董事會是受權給總裁去做委託理財,所以最後還是由總裁來決定的。

  科大創新的控股股東是中國科技大學下屬的科技實業總公司,為此記者採訪了校長兼科技實業總公司董事長朱清時。

  記者:許多投資者關心這麼一個問題,就是在科大創新一系列違規代理的虛假財務這些行為當中,大股東對此是不是一無所知?

  朱清時(中國科技實業總公司董事長):這麼來説大股東的領導像我確實一無所知,等到我們知道的時候我們就採取法律措施了。

  記者:你是什麼時候知道的?


  朱清時(中國科技實業總公司董事長):我們是去年12月份。

  記者:在此之前你都一無所知?

  朱清時(中國科技實業總公司董事長):對。

  記者:它上市已經將近兩年了,為什麼你都沒有具體過問一下它?

  朱清時(中國科技實業總公司董事長):不是沒有過問,是它裏面的財務問題太複雜,我們總想身為上市公司它是獨立運作的,學校行政不應該干預它,上市公司也是這麼來做的,它們也不願意讓學校先生領導去干預他們,我們現在才知道,當初想象都想象不到他們會做這些事。

  記者:現在科大創新已經暴露出一些財務上的虛假行為,作為它的大股東法人代表你覺得它具備實際的上市資格嗎?

  朱清時(中國科技實業總公司董事長):其實科大有很大的潛力,只不過當初上市的時候這些人他們沒有把最好的技術包括進去,他們當初的野心是想做幾個上市公司,現在看來確實已經上市的這部分不夠十分成熟。

  主持人:朱清時告訴記者,在經歷了這次事件以後中國科技大學已經對上市公司重視,學校盡可能採取措施用實際行動對科大創新進行挽救,從而還投資者一個含金量足夠的高科技上市公司,科大創新目前的生産經營狀況究竟怎樣,我們來看記者實地了解。

  總股本只有7500萬科大創新,屬於典型的袖珍型上市公司,然而公司主營業務卻橫跨化工與電子設備製造業,共計擁有5個分公司,甚至在上海還設立了子公司,所有這些公司加起來在2003年也只是為科大創新帶來了7690萬元的主營業務收入。

  記者:現在科大創新的生産經營穩定嗎?

  陳意雲(科大創新股份有限總裁):我覺得幾個主要經營實體並沒有受前面事情的影響,公司現在資金方面有沒有問題,資金方面有些問題,我一來以後和銀行進行了溝通,從銀行目前對我們的態度來講我們還是能夠渡過難關。

  記者隨後對科大創新的幾個主要經營實體進行了考查,科大創新的主要産品包括化工印染預計和電子醫療儀器等由於産銷規模都不大,因此在各個生産現場記者都感受不到一絲忙碌的氣氛。

  記者:總公司現在出了一些問題你知道嗎?

  崔傑(科大創新中佳分公司綜合部主任):知道。

  記者:對你們這個分公司有多大影響?

  崔傑(科大創新中佳分公司綜合部主任):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記者:你們原來的生産經營目標是多少?

  崔傑(科大創新中佳分公司綜合部主任):我們今年年初制定的目標是今年我們主導産品銷量要增加20%到50%。

  記者:現在這個目標還能實現嗎?

  崔傑(科大創新中佳分公司綜合部主任):應該沒有問題。

  第一季度報告顯示科大創新今年前3月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0%。凈利潤只有2萬元,公司表示受季節因素影響,公司未來3個季度銷售形式都會好于第一季度。

  記者:對科大創新案件中國證監會和安徽省公安廳現在還在調查中,因此短期內我們還無法做出結論性判斷。在股票發行告別額度審批制進行審批制以後像科大創新這樣的財務造假行為什麼依然能夠矇混過關,高效科技成果的轉化是否需要通過自辦企業乃至上市來實現,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如何承擔起應盡的責任,對經營層實施有效監管,尤其是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如何獲得實質性保護,這樣一些問題顯然現在就值得我們深深地思考。

  主持人:有一句名言經常被引用,就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如果把它用來形容問題公司就變成了問題公司出的問題可能不同,不過出問題根源卻是相同,這個根源就是公司治理存在的重大缺陷,對於科大創新前途高管的違法違規行為公司董事會卻疏于監督,公司持續經營怎麼來保證,中小利益又如何來保護,科大創新遭遇值得所有上市公司引以為戒。

(編輯:水晶石來源:CCTV.com)